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明朝的藩王制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020-12-03 23:23:16 作者: 分封而不锡土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历史上著名的草根儿皇帝。出身贫寒,白手起家,没什么背景势力。这样的出身导致其对于自己实力的不信任。因为他朱元璋的背后没有任何家族势力撑腰,他坐上这个位置完全是靠自己带着一众兄弟们打出来的。

这些人个个位高权重,谁也保不齐,某天他们不会造他朱元璋的反。所以朱元璋建立锦衣卫,密切监视朝臣。当然这还不够,朱元璋身为开国之君,功比天高,所以其实也不是太怕他们。但是朱元璋担心自己去世之后,老朱家便没了靠山,届时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随时有可能架空皇帝。

所以在明朝建立伊始,朱元璋便开始学习刘邦,大肆分封诸姓诸侯王,接着再把这些诸侯王分封到各个地方,以此来拱卫宗室。明太祖在全国各地封了包括自己二十五儿子(第二十六子朱楠幼殇,未封王), 与侄孙朱守谦,在内的二十六个王。不过,前提是都在封地里给我待着,没事儿不准进京瞎晃。

据明史记载:“初,太祖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

他们有私兵,有田产,有岁禄,甚至可以过问领地周围的地方事务,所以,说明朝初期的王爷,权力是很大的。特别是像燕王朱棣这样的边塞藩王,因为要对抗蒙古人,守卫边疆。他们的权力往往更大,其私兵甚至都能过万。

明朝的藩王在地方上一般是住在自己的王府里,明朝的王府和清朝的也不一样,清朝的王府一般就是一座豪宅,而明朝的王府不是“房子”,而是一座“城中城”,藩王一般到了地方上就会修一座王城,明朝法律《大明会典》规定亲王的王城,城墙的高度为二丈九尺(将近10米),王城的周长为三里(1.5公里)。

开封周王府、北平燕王府因建在宋金故宫、元大都之上,开封府城周二十八里,周王府王城周回九里,宫城周回五里,王城和宫城相当于明清河南府洛阳县城及同时代普通县城的大小。

所以明朝藩王的王城,在地方上就是个城中之城,国中之国,而不是一个四合院或者带大花园的别墅。

比如秦王府在西安,晋王府在太原,他们在西安、在太原的王城是他们直属的地盘,他们可以在自己的王城里发号施令,地方官管不了他。

他们的权力大到可以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地方官的任命,朱元璋时代为了增加藩王在地方上的权力,一般是让王府的属官兼任重要的地方官,如秦王府的左相兼任陕西行省参政(陕西省副省长),晋王府左相兼任山西行省参政(山西省副省长),晋王府的左傅还兼任太原卫指挥使。这样地方上的军、政两方的官员基本上都是王府的属官,藩王就是他们当然的领导。

以朱元璋二子秦王朱樉为例,秦王府有护卫兵马4万余人,这支部队完全听命于秦王,不受他人节制,遇到战争,陕西边塞的所有兵马一体受秦王节制,遵从秦王的指挥,同时,秦王府的属官还兼任地方上的都指挥使或者布政使,除了皇帝,没有任何官吏敢于挑战秦王的权威,开国公侯也概莫能外。

所以说明朝初期的王爷权力很大。

不过明朝藩王和地方官的关系,不同的时代是不同的。在经历朱允文和朱棣两朝之后,明朝王爷们的权力大大下降。

因为藩王拥兵自重,过于独立,威胁中央。所以建文帝继位后开始考虑对付他的叔叔们,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在一年时间里相继被废。

燕王朱棣为了自保,发动靖难之役,取而代之。而朱棣自己就是靠着造反起家,他自然比任何都明白,藩王如果权力过大会有怎样的后果。

所以在朱棣上位之后,为了避免自己这种现象在于后人效仿,所以他开始继续进行削藩。

从这之后,明朝王爷们的权力大大被削弱。在地方官的任命上面,明朝皇室会直接任命,明朝王爷不可以再干涉。明朝王爷们如果没有天子的召见,是不能直接去京城的。就算是自己的生母在皇宫里面去世,明朝王爷们也只能在封地进行祭奠。就算得到准许可以前去京城祭奠,不能进入京城内部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