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气节纵傲骨,即不被蒙元重用也提治国建议

2020-11-23 18:31:17 作者: 文人气节纵傲

在中国的历史上,每到政权更迭时,旧朝之人总是面临着新一轮的选择。是继续效忠旧主,还是拥立新主,将直接决定着每个人的命运。文人常讲"文死谏,武死战。"看似简单,却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毕竟在大义与死亡面前,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种决绝的抗争的。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联性在于利益与情感的牵挂下显得并不是很重要。其中的利弊得失只有自己知道。而在中国的历史上却是比比皆是,个人有个人的说法。但这也只是个人的抉择与对自己的定位,并不是作为现代人对于古人的批判。

而在蒙古灭金之战中,在大部分人选择变节的时候,却总是有着一部分人选择了卫道。也有着选择了另类的抗争方式,以另一种形式在为这个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其中就有这么一位奇才,虽然作为政治方面的失败者,却在文学与数学方面做出杰出的成就,为我们这个民族留下宝贵的财富与遗产。并且对于政治方面也向忽必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待蒙古人能够善待金人与汉人,才能真正的稳固统治,而不是光靠着武力征服来维稳。他就是李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为这个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一 李冶一代文学巨擘)

李冶年轻时就显示其不凡之才,在元朝名臣事略》中说:"公(指李冶)幼读书,手不释卷,性颖悟,有成人之风.从中不难看出他的能力。而他也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当上了金国的官员,且风评与能力均被认可。

只是命运不济,当时的所在地均州被蒙古人攻克,而他也不愿意为蒙古人卖命,最终流离失所,生活困顿。从中也不难看出他的文人傲骨,而当时的蒙古人也没有摆脱野蛮的状态,很难以赢得士人的认可与效忠。

(图二 忽必烈任用汉人贤士治理封地)

而金国的人才还是有很多的,只是自己并不能重用,或者用人不当,导致资源浪费而国力锐减,难以抵挡当时的纯军事集团蒙古人的的侵略。这也是自身体制与意识的问题,才有重大的失误。而反观蒙古人却有着相当强的实用性。懂得价值利用最大化,才有后来的成功与成就。金国对于人才的使用失衡与不当,导致无法对抗强盛的蒙古征伐,也不得不说是自己的失误。有人才而不用,放弃自己的优势而攻敌之长难有不败之理。

(图三 蒙古以武力征服金国)

在蒙古灭金之后,对于如何有效地统治金国旧地,有着自己的难度,毕竟是中原地区,与传统的游牧草原地区还是不同的,光靠着旧有的掠夺与征服,难以真正维持长久统治。忽必烈由于自身的环境与母亲的教导,使得他的目光能够长远,也相对地对于汉文化有着一定的认可度。经经营属地时任用汉人贤才取得可观的成就。也就更坚定了对于中原的经营策略。

而对于人才的重视,使得他很快就找到了李冶,探讨人才之道,问计于李冶。而李冶也是如实告知。其中就有金国的贤能治国之人,他首推完颜仲德,称其无论顺境与逆境都能保持镇定态度,且操守很好。其后又探讨金军统帅完颜合答与蒲瓦两人的品行,李冶说:"此二人无谋兵之略,且被重用,这也是金亡之因"。后又探讨古今贤能之臣,均被解答。

(图四 李冶隐居潜心专研文学)

最后问其现今局势与贤能,李冶明确的说到:"国并不缺人才,就看你用不用,规律的运用就是如此。而大王本身就有贤才,只是并不能被完全信任与重用罢了。"从这也能看出,金国的败亡就在于人才运用的失误,而且李冶也从侧面告知蒙古光靠武力征服是难以站住脚的。只有选贤任能才能持久,否则金亡之祸离蒙古也不远已。

(图五 编撰测圆海镜完整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