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气节纵傲骨,即不被蒙元重用也提治国建议

2020-11-23 18:31:17 作者: 文人气节纵傲

对于一个文人来说,他也是有傲气的,之所以能够给忽必烈提建议,也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政治迫害与百姓疾苦。从而提出以汉制汉的平衡之道。就是怕蒙古人的野蛮处理会造成更大的动荡与民间的苦难。毕竟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金国以难以翻盘,南宋更是自身难保,而蒙古人的统治不可避免。那就只能从根本上来解决民族的仇恨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抗争与统治磨合期。

而他本人也响应号召,去翰林院工作,只是因其思想不自由而弃职,当了不到一年的官。从这也能看出他还是有着自己的操守的。一臣不事二主能充分的说明这个人的心性。因为他当官之时已经颠沛流离33年之久。之后也是这样的状态。但是即使是生活条件不行,他却在文学的成就造诣颇深。

(图六 忽必烈接见李冶 纵论天下贤士)

他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文学研究与创作上。生活的艰辛使得他的文学研究工作是多方面的,包括数学、历史、文学、哲学、医学。而最主要的成就是对于天元术的全面总结,也是数学史上的名著《测圆海镜》!历时16年完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性讲述天元术的学说。

而这并没有阻挡他的研究脚步,随后又写成《益古演段》的数学著作。而这一成就比欧洲早三百年左右。再晚年又在文学史上写出《敬斋古今注》与《泛说》,这都是他的心血之作。还著有《文集》四十卷与《壁书丛制》十二卷。这也能看出李冶是个综合性的学者,对于数理与文学研究的深化很多。这也造就了他另类的辉煌。

(图七 天元术被完善 世界最早)

其实这也不得不说是文人对于政治无奈与失望,甚至是不合作下的另一种抗争方式。毕竟对于古人来说,政治立场问题向来是很难分出对错的。毕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只是真正能够做到保持自身本性与初衷的人只是少数。政治上的失败,而把精力用于文学研究上,不失为一种保全之道与智慧的传承。而往往这种传承更是具有宝贵性。

中国的文学大家都是在于政治无望而又不想浪费自己的才能,从而寻找其他的突破口,进而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甚至被作为民族的瑰宝而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成为那个时代的缩影与见证。而从侧面也能看出,在杂学的研究上,中国的成就并不比西方低,只是重不重视的问题。当然也造就了李冶这个大的文学巨擘!

(图八 李冶一生功绩图)

李冶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一员,在面临着新旧政权交替状态下的命运抉择时,从其弃官而选择著作时就能看出其志向。作为政治上的失败者只是不想同流合污,也是官场不得意的情况下,看出了蒙古人对于人才的任用的后果所做出的避世之举,并不能一展自己所长。只能把精力运用于对科学的创作上,却成就了另类的巅峰。

从另一方面上来说,治学严谨而造诣高深,能够顶住世俗的压制与反对中,完成文学与数学的成就,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次可观的宝贵财富。也是另一种方式的报国!况且他本身对于政治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与理论,并曾向忽必烈进言,提供了一定的政治建议与用人主张。并指出当时蒙古人的弊端,望其加以重视,并对治下原住民善意对待。并从多角度阐述中原问题,必须重用汉人的贤才,才能真正的做到王朝稳固与世道太平!

这也算是一种曲线救国的策略。同时也看出其政治智慧的高超,他能够看出忽必烈对于汉人与金人的重视,但是并不信任的心理,所以知道即使为官也得不到重用,且这也只是忽必烈的一种政治手段与制衡措施。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元朝统一天下后,原来的贤能都被闲置,而信任的还是自己的族人,甚至制定严格的民族压迫政策,这也留下了后来的隐患。所以他就选择隐世而著作也避免了政治的迫害,不得不说很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