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重建工程总设计师向欣然逝世,享年81岁

2021-02-22 22:38:21 作者: 黄鹤楼重建工

向怅然。(材料图)

2月22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得悉,黄鹤楼重建工程总规划师向怅然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1岁。记者致电向怅然家人,证明了该音讯。

黄鹤楼。记者李子云摄

向怅然生于1940年,浙江镇海人。他于1950年来汉,先后就读于汉口宁波小学、文华中学,1957年考入清华大学修建系,1963年结业于清华大学修建系,1963年分配到中南修建规划院,1978年参加黄鹤楼重建作业。曾任中南修建规划院原副总修建师,我国修建师学会修建理论与发明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黄鹤楼重建工程、湖北省博物馆新馆的修建规划,两项工程均获建国六十周年我国修建学会修建发明大奖。

湖北省博物馆。记者李子云摄

逝世之前,向怅然一向致力于《黄鹤楼志》(2019版)的撰写作业,该志现在已开端定稿,行将出书。

向怅然当年制作的黄鹤楼形象草图。

二零一八年,向怅然接受记者采访时叙述了重建黄鹤楼背面的故事:

“搞不好黄鹤楼,我就去跳长江”

湖北省人民政府1980年2月26日同意的黄鹤楼重建计划。(图据湖北省勘测规划协会微信大众号)

向怅然说,他与黄鹤楼结下的是“终身之缘”。

1950年,向怅然10岁。他是浙江人,1950年举家迁来武汉,住汉口。到武汉后,他做的榜首件事,就是周末去武昌看黄鹤楼,当然只能看到原址,一座白塔和其他古刹修建。这是他人生中榜初次探寻黄鹤楼。

念中学时,向怅然在武昌住校。每个星期,从武昌回汉口的家,必须在黄鹤楼原址下面的码头搭船。大学他考去北京,念的是清华大学修建系,想着从此与黄鹤楼或许没什么关系了,“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用我的手参加完成了黄鹤楼的重建”。他说,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作业,是冥冥中的偶然。

事实上,向怅然后来的重建黄鹤楼规划计划被选中,也是“纯属偶然”。

1983年夏向怅然在施工现场。(图据湖北省勘测规划协会微信大众号)

1978年,武汉市继1950年代初次建议重建黄鹤楼之后,再次启动了黄鹤楼的重建作业,并向全市广阔规划人员广泛搜集新黄鹤楼的修建规划计划。有关部门传达湖北省委对规划的指导思想,要求“不要拘泥于哪个朝代,要把古代黄鹤楼修建上的长处都吸收过来,结合现代修建艺术和修建材料,发明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时代特点的新黄鹤楼”。

怎样才干建一座有社会主义时代特点的黄鹤楼,这是摆在向怅然他们面前的世纪难题。最早搜集来的20多个计划形形色色,“除了不像黄鹤楼,像什么的都有”,但都不是老百姓心目中的黄鹤楼该有的姿态,得不到认可。

这时,向怅然地点的中南修建规划院,有一位老先生的计划,比较受领导们的欣赏。他规划的黄鹤楼是五层楼,玻璃幕墙式的,外面加些阳台,上面盖一个我国式的大房顶,有明代黄鹤楼特征,在所有计划中锋芒毕露。所以,院里成立了攻关小组,总共四人,其间便有向怅然。向怅然承当的作业,除了替老先生画效果图,还要在这个计划的基础上做一个备选的计划,以添加中选的稳妥系数。到了后来,向怅然依据各方定见修正屡次的备选计划更受欢迎,老先生也退出了小组。

终究,1980年2月26日,向怅然规划的平面成方形,四望如一,攒尖顶、四面升起小牌楼的房顶,在最大程度上坚持了清式黄鹤楼房顶特征的计划被一举选中,并被湖北省政府正式同意为重建黄鹤楼工程实施计划。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