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的纯真记忆

2021-01-31 10:39:41 作者: 伊斯坦布尔的

原标题:伊斯坦布尔的纯真回忆

在伊斯坦布尔贝伊奥卢区独立大街侧边的冷巷深处,隐藏着一幢赤色小楼,那就是纯真博物馆的位于之处。纯真博物馆依据土耳其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取得者奥尔罕·帕慕克的同名小说而建。小说于2008年出书,2012年纯真博物馆建成敞开,并于2014年取得欧洲年度博物馆奖。

《纯真博物馆》(见图,资料图片)叙述了一个哀痛的爱情故事:世家少爷凯末尔爱上了穷亲戚家的女儿芙颂,这场家世悬殊的爱情遭受重重阻力。9年时刻里,凯末尔跟随爱人的踪影,走遍伊斯坦布尔的大街冷巷。有情人终究未成眷属,芙颂意外离世,凯末尔买下她的新居,保藏了与她有关的物件,建成纯真博物馆来留念这段爱情。小说里的博物馆和实际中的博物馆,都源于帕慕克的规划,在这里,真与假、虚和实的边界被打破,小说中说到的物品,帕慕克都找到了对应的什物,保藏进纯真博物馆。

半个世纪前的土耳其女人,在日子方式上有了很大改动:如芙颂16岁参与选美竞赛,18岁自动和凯末尔相爱,为做艺人逐梦电影圈等。这在老一辈人眼中显得离经叛道的行为,却深深打动了凯末尔。他能读懂那些斗胆行为下跳动的纯真心灵,既有奔向现代的英勇和热心,又不乏对传统的据守和酷爱。

纯真博物馆的二楼和三楼,放置着凯末尔收集的与芙颂有关的物品,事实上那是帕慕克竭尽全力收集的前史旧物:梅尔泰姆牌果味汽水瓶、针线盒、杰尼·科隆包、发卡、钥匙、香水瓶、小狗铺排、老电影海报等。83个大小不一的展区对应着书中的相关章节,展现了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缓慢回身的伊斯坦布尔城市面貌,也引发人们对旧日城市的形象。时刻以具象的方式在纯真博物馆里被反复强调,包含地面上的时刻标记符号、老照片、放在夺目方位的各类挂钟等,都提示了博物馆之于时刻的含义:时刻是线性的,永久向前、不断消逝,但博物馆经过贮存物品而提炼回忆符号,保存了一个个重要的时刻,以停止的空间来对立活动的时刻,也使得人们生射中的爱与厚意得以永久保存。

纯真博物馆顶层是凯末尔的卧室。小说里,凯末尔在博物馆与芙颂的遗物日夜相伴,枕着浓郁的情感入眠,“把时刻变成空间”,在此度过余生。而在博物馆中,凯末尔的床对面贴着这样一句话:“让所有人知道,我的终身过得很美好。”这是博物馆旅游的结尾,也是小说的结束语。帕慕克借凯末尔发声,以为纯真博物馆的主题是自豪:依照自己的心意度过终身是自豪,英勇地展现自我的人生阅历是自豪,纯真博物馆要自豪地展现土耳其人的实在日子,让土耳其人赏识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文明。

小说的最终一章,凯末尔约请作家帕慕克写下他和芙颂的爱情故事,把小说作为博物馆的藏品目录。他还要求作家在书本中印出一张博物馆门票,给读者免费观赏的时机。实际中,博物馆工作人员会在读者的书上盖下蝴蝶形状的印章,而读者在观赏博物馆时,也能看到橱窗里陈设着的多语种《纯真博物馆》小说、帕慕克的手稿和其他文字资料等。

在虚拟和实在的层层交错融汇之间,纯真博物馆不再局限于凄美的爱情故事。无论是书中记载的物件仍是博物馆中陈设的展品,其间呈现出的种种日子细节好像城市的断代史,观赏者得以管窥伊斯坦布尔的服饰、餐饮、修建、礼仪和城市化进程,从中回忆那个年代的横断面。

纯真博物馆展现的主要是20世纪后半叶的伊斯坦布尔城市现象。这座有着数千年光辉前史的城市,曾是欧洲最富贵富庶的城市之一。它的方位得天独厚,博斯普鲁斯海峡衔接欧亚大陆,东西方文明在此集合融合,留下了不计其数的文明奇迹和很多可歌可泣的前史传说。

《纯真博物馆》中凯末尔对芙颂的沉迷,折射出以帕慕克为代表的伊斯坦布尔人对故土的深深眷念,帕慕克称这种心情为“呼愁”,意思是日子在这座千年古都的人们关于彼时城市惨淡现象所感受到的忧伤惆怅。对伊斯坦布尔人而言,这种忧伤触目可见、触手可及,旧日的明珠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呈现出疲乏沧桑的一面。怎么从头寻回往日荣耀,怎么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安放自我,成为彼时伊斯坦布尔人甚至土耳其人心头挥之不去的环绕,也使得“呼愁”成为那个时期笼罩着伊斯坦布尔的遍及心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