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墓内长眠救驾有功的潘总兵

2020-12-04 23:54:41 作者: 蝴蝶墓内长眠

更让人感慨的是,撰写承家传记的潘霦透露了一则秘闻:“予读旧谱云,赠翁阳平公,豪侠好义,为仇家所陷,死于非命。闻诸父言,公膺覃恩诰赠升授碣石总兵,时子弟议欲报,誓雪诬,仇家股慄。公寝焉,此岂犹有待耶。岂褒纶优嘉,诬不待雪耶?识度深迈,其谁能遽测耶?”意即根据旧谱所载,承家之父(赠号阳平公)是被仇家陷害而亡的。当承家升任总兵之后,族中子弟纷纷商议要雪耻报复。“仇家”闻讯胆寒心颤,惶惶不可终日。然而,承家直到去世时,都没有下令报复“仇家”。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大权在握,便要以势压人。况且父亲遭陷害只是小道消息,难有凭据,所以他从未伺机报复“仇家”。这等胸怀、见识,当真是寻常人难以企及的。读到这里,让我不禁想起安溪宰相李光地在他的《榕村全集》中这样告诫后人:“凡再实之木,其根必伤,席荫骄矜,衰落立至。”一旦因为家世显赫,便骄横不可一世的,往往危难即在眼前。李光地在看到家族成员有人倚仗财势“作害乡里,罪大恶极”时,出声厉告:“尔不为吾惜名节,吾岂得为尔爱身命。”进一步提醒子孙族人莫要以势压人,勿要贪欲枉为。李光地和潘承家,虽一文一武,但他们在权势面前,却保持着同样清醒的头脑。这份清醒,也是先贤们留给我们闽南人的巨大财富呀。(来源:泉州网 记者 吴拏云 文/图)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潘承家又领特旨,擢升广东碣石总兵。墓志铭称:“于南粤碣石,凡所以思患预防,使山之伏莽不兴,海之烽烟永息,公得以封疆大帅专闻,力而行之。上以纡九重南雇忧,下竭臣子术焉,涓埃盖直,靡有几微。”可见在广东碣石,潘承家不遗余力地察验边防形势,巩固海防力量,事无巨细皆处理得十分稳妥,这恐怕也是康熙帝信任他的缘故吧。

潘氏五世完斋宗祠气势不凡

这套《潘氏族谱》为古谱

奋发图强成就一世荣耀

令人遗憾的是,潘承家在广东任总兵仅两年时间,便于康熙己亥(1719年)三月初六病故在官署。据说他生前留有给康熙帝的遗疏一封。其墓志铭曰:“遗疏一至,天颜震悼。”康熙收悉承家死讯时,痛心疾首,特赐谕旨:“潘承家仆仗很好,熟识水性,行走效力之处甚多。擢用总兵官以来,整顿营伍,和戢兵民,尽心职守。忽闻病患淹逝,深为轸恻,应得恤典,着察例具奏。”给予潘承家十分中肯的评价,同时还给予他钦赐御葬的荣耀。墓志铭慨称:“公之生死,仰沐皇恩,真一时无两也。”能让康熙帝如此恩宠的,在历史中确实不多。

墓志铭还对潘承家的一生评述称:“公神勇出于性生,自总角从戎以臻荣贵,凡有烽警,鼓勇争先;恬淡恺恻,洁已惠下,身为大帅,未尝少有兴作役一兵、偏喜怒妄赏罚一卒;用能声名洋溢,翠华频幸,所至优褒,督抚称扬,文章荐举。”彰显承家一生为人正直,为将则英勇无畏,能够官至一品武臣,实非侥幸。承家死讯传开后,“军民哀悼,罢杵弦歌”,上能得帝之宠眷,下能得军民拥戴,真可谓圆满的一生了。巧合的是,承家生于顺治己亥年,卒于康熙己亥年,刚好是中国传统历法的一个轮回。

在今天的南安市乐峰镇炉山村内,屹立着一栋金碧辉煌的“潘氏五世(完斋)宗祠”建筑。据潘氏五世宗祠管理会理事长潘住强介绍,该宗祠始建于明朝中叶,为炉内慕美潘氏开基祖潘祥(完斋公)兴建,迄今有500多年历史。潘承家便是炉内慕美潘氏这一族的成员之一。据悉,“潘氏五世宗祠”于2015年又历重修。如今祠堂内雕龙画栋,流光溢彩,气派恢宏。让人惊喜的是,始祖完斋公留下来的嘱咐,如今被族人奉为家风族训,并镌刻于祠堂内拜亭的侧墙上。据介绍,炉内潘氏家风,源远流长。早在500年前,炉内慕美潘氏五世始祖完斋公,便立下“孝善、勤俭、重教”等家训,成为子孙世代恪守的行为准则,也成为炉内潘氏历代名贤辈出的“精神密码”。想必潘承家也是受此家风影响,故而能在战乱之世立稳脚跟,并最终获得帝王的眷顾。在慕美山下,原有为潘承家修建的“官衙”一栋,然而承家终年在外劳碌,竟还没入住此宅便告亡故。“官衙”无人居住,早年就已倾颓,今只遗留些许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