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迪荡

2020-11-28 07:19:26 作者: 湖光迪荡

到今天,我只能从照片上回顾“绍钢”时此处的风物:水路岸边,挤挤挨挨的职工宿舍,黢黑的屋顶密密麻麻连成片;厂区里,煤堆连绵,直到把画面染黑;远眺,地平线上只有低矮厂房和高大烟囱轮流隆起,裸露的地面无不混着煤渣的灰色……而后,建筑被推平,土地被挖开,水路河网引来白亮亮的水。挖起的泥土垒成岸边的土丘,再按照悉心设计的图纸,种上精挑细选的草木。正遐想间,忽地,一只鹭鸟飞起,向着湖的深处飞去。

同在迪荡街道内的西施山遗址公园,也是这种变化的绝妙缩影。此处毗邻迪荡湖公园,虽然园内不见迪荡湖面,却和迪荡湖一样,有着闹中取静的气质。这里原本也属绍兴钢铁厂,但地底却暗藏玄机——那里挖出了古物,也因此成为浙江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伴随着“迪荡新城”的建设,这些一度被煤尘掩盖的故事又被重新提起,建成了“西施山遗址公园”。面积不大,重修的仿古建筑不多,却有绿树成荫、流水潺潺。公园大门外,便是高级酒店和商业街;公园背后,是一片可望见迪荡湖的高层住宅。公园在一片热闹中守着幽静,守着自然,与迪荡湖意气相投、相得益彰。

迪荡湖还是一处水利工程,担负防洪排涝、水环境改善、恢复水域的职能。于是迪荡湖之于“自然”、之于“生态”,便不仅仅是景观性的,更是功能性的。日光之下,湖水晶莹,湖光烂漫,是风景,也维护着更广阔的风景。

在迪荡湖边翻看这些老照片,如同聆听穿越时光的回响,悠远而意味深长。

风渐凉。夜色沉了下来。

迪荡湖公园的环湖路上,路灯次第亮起。很快,往梅龙湖的方向,商圈的一座座高楼亮起了灯光,在湖面上投下斑斓的碎影,令湖光中多了几分夜都市的繁华。

深秋的夜,来得有些早。华灯初上时,还未到下班时间。但很快,游人的身影便一个接一个浮现,环迪荡湖的步道渐渐热闹起来。清爽的风,开阔的绿地,散步的老人,追逐的儿童,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夫妻,还有夜跑的年轻人……这是与绍兴老城完全不同的夜晚。想起绍兴的朋友说,早些年年轻人来绍兴玩的多,留下来工作的却不多,因为城市不够现代、行业不够丰富。而今,迪荡湖畔这些年轻的身影,彰显着古城愈发蓬勃的朝气。

此刻的迪荡湖,热闹却不喧嚣。为了保护老城的雅韵,绍兴人在此建了热闹的“新城”;但又要在“新城”的热闹中,用这一方湖面守着悠然静谧。既要动静皆宜,又要动中有静,传统现代、繁华天然均不想偏废。这样“贪心”的要求,却偏偏在这片湖光中实现了。

我想起,在西施山遗址公园看到一面石壁上刻满历代文人描写绍兴的诗词佳篇,这是绍兴悠长文脉和悠久历史的见证。时光流转,如今绍兴人在昔日的钢厂上建起的这片湖,不也是一首意韵丰富的好诗吗?诗情里,有水乡人对水的依恋,有保护老城的情怀,有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愿景的决心,也有以一湾碧水向生态求发展的智慧。

在湖边,我发现一面高大的“相框”。“相框”中空的部分,恰好对着迪荡湖对岸最鲜明繁华之处,“取景构图”皆已完成,只待游人快门一按。这样的小心思让我不禁莞尔,忍不住也拿出相机留影一张。取景器里,湖水深邃,却映着现代的流光溢彩。快门响起时,我仿佛听到一座古老城市的拔节声。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28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