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脚岭:一段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江浙“茶马古道”

2020-12-14 02:24:31 作者: 悬脚岭:一段

江浙“茶马古道”

重建的境会亭

李士杰

二零一六年2月,看到一则新闻报道,称2007年时,南京大学天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所专家在宜兴展开的阳羡茶文化遗产查询研究活动中发现了一条古道,经专家们多番考证,以为这条古道应即为唐代以来沟通江、浙闻名贡茶阳羡茶和顾渚茶两大茶区的重要遗存,唐代闻名的贡茶——阳羡茶,便是经由这条古道转运至国都长安(今西安)的,可谓江苏初次发现的茶马古道。查询人员在宜兴与浙江长兴接壤的悬脚岭两边,发现了分处于长兴境内和宜兴境内密林中的两段石砌古道,穿越了境会亭遗址,其间浙江境内一段在悬脚岭南峰下,古道长约200多米;在宜兴境内的一段在悬脚岭北峰下,古道长约1000多米,宽度都在1.2—2米余,跨面以小石板和块石铺成,路面被历代祖先踩磨得十分润滑。查询人员在古道旁裁决到多件宋代至明清时期的白瓷、黑瓷、青瓷、青花瓷瓷片,证明这条路途一向使用了很长时刻。

今岁夏秋相交,气候转凉,会同两位老友前往煤山镇的尚儒村,在两位熟谙当地典故的王姓白叟陪同下,笔者踏上了悬脚岭古道作查询之行。车子停在海拔250米高的悬脚岭顶,四周群峰耸峙,满山葱郁。公路旁新建了“射虎亭”,前有一口水井系古代遗存,不知始建于哪个年代,当地传说是春秋吴国时伍子胥所建,但可能性不大。白叟告知笔者,这儿原有一座很陈旧的关帝庙,始建年代不详,因为公路建设现迁至西侧的山坡上,改建为与“悬脚岭”谐音的“圆觉禅寺”,此次因为时刻联络没去观赏。关帝庙,古时因被奉为财神爷,大多建在城厢,而这儿崇山峻岭中也有一座,应该严苛猜想到这条古道是古驿道的原因,客商来交游往不断络绎,才会香火旺盛。这口古井理应是关帝庙中的隶属建筑,严苛想见最初老大众赶着驴骡爬坡上坎到此歇脚,有此井的存在不啻是一种异样的美好。

左右相顾,东西两边峰峦起伏,都是高达四、五百米的山峰,这儿却恰好是南北向的一条山沟,不由敬佩先民们在此拓荒出一条古道。这条古道构成于何时没有切当的记载,但至迟在唐代就现已是驿道,从很多古诗文中可印证,唐代顾渚紫笋、义兴阳羡贡茶是经由驿道快马急递京城长安的,境会亭便是其间的一处驿站。另据《永乐大典·湖州府》的记载,明代由长兴至宜兴有两条陆路:“北出吉利门,入宜兴县界;西出长兴门,入宜兴县界”,结合有关史实可考,这两条陆路是别离由水口乡的啄木岭和煤山镇的悬脚岭进入江苏宜兴界。最初的古道,大多被上世纪90年代竣工的省际公路所替代,唯有公路右侧的悬脚岭南北两头尚存有两段陈旧石子铺就的小道,映衬于茂林修竹中。沿着南峰而下,一截上百米长的古道,周围便是尚儒乡民的民宅,走个来回也不过十来分钟;再从北峰而下,这儿的竹林茂盛幽静,周围还有一条山涧侧旁流过,可是过了十多年的光景,明显好久没人走过,古道有些荒芜了。

在宜兴那端没有见到村庄,仅仅偶然有车辆驶过,十分安静,这与笔者多年前来过的场景全然不同。十多年前,因为长兴至煤山的公路筑路,我几回都是从宜兴绕道数十公里至悬脚岭才能到煤山镇公干。现在路途畅通无阻了,人们有了更多的挑选,这条江浙两省之间从前的交通要道,恐是已成两地山村之间交游的路途。这时,白叟告知修正,邻近有座青隐山,山上的青隐寺从前香火旺盛,鉴于方才走古道并不过瘾,所以又作爬山古道之行,出了一身淋漓尽致的大汗,才觉得浑身通透。修正返程途中,挑选了古道西侧的公路,在北峰下的路旁看到了江浙两省的界碑。很古怪古代都是以分水岭为界,以悬脚岭两头北麓是宜兴、南麓是长兴,为什么今世勘界会改变了这一准则。当然也有些窃喜,这样一来悬脚岭以及这条古道就在长兴县的境内了,虽是当地狭窄的自私心思作怪,想到悬脚岭纸上谈兵的检查和丰盛的人文布景,也就豁然畅怀,满脸堆笑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