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的最后一天:听着窗外碧波荡漾,抱怨儿子名字不好听

2020-12-03 16:05:39 作者: 贺知章的最后

教书是很苦的。清贫,寂寞,看不到希望。跟贺知章同时期有个老师,名叫薛令之,专门教太子李亨的,日子过得冷淡清寂,伙食很差还吃不饱。薛老师自我感觉很不好,于是发了几句牢骚写在墙上: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上栏杆。饭涩匙难绾,羹稀箸多宽。只可谋朝夕,何由度岁寒(每天太阳升起来照在我空空如也的盘子里,饿的我只有数院子里的苜蓿一天天爬上栏杆。饭也不好吃,汤也咽不下。只能勉强糊口,不能长久发展)。

李隆基有一天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关心太子学业,看到此诗大怒,续了几句:啄木嘴距长,凤凰毛羽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啄木鸟嘴尖毛长,凤凰鸟嘴钝毛短。要是嫌我这里待遇不好,您老赶紧另谋高就,我庙小养不起大神)。薛老师一看,这个书教不成了,只好请病假,辞职回老家。唐肃宗(即太子)即位后,派人去请薛老师回来享几天福,不想已经病逝。

陪太子读书尚且如此,教其他学生可想而知。贺知章在庙堂中看不到希望,“忍看朋辈成新贵”,从小一起读书学习的早就混成宰相了,自己还是个穷教书的,人与人的差距就这么大,只好去江湖找知音,每天跟一帮市井之徒喝酒吹牛,杜甫说他“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骑马就像乘船,整日晃晃悠悠,喝醉了摔倒在井里,竟然睡着了。一起喝酒有个叫焦遂的,“饮酒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贺知章还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作“四明狂客”。四明就是他的老家四明山。

“狂”字出自《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意思是说,一个人靠走正道不出成绩,便只能走偏门,以狂狷之态引人注意。狂是放肆无忌,狷是退隐自高。孔老师不愧为老师的鼻祖,可谓一语中的。狂者犹如喜欢捣乱的孩子,总希望用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老师注意。狷者犹如埋头苦学的孩子,总希望考个好成绩一鸣惊人。

贺知章教书期间,作《望人家桃李花》以明志: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千年万年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给国家培养了那么多人才,君王为啥还不提拔我啊。看我看我看看我。

开元十二年(724年),贺知章时来运转。

这一年,李隆基决定上泰山封禅,让张说组个班子草拟封禅礼仪,对不合时宜的旧仪加以改正。张说组的班子便是丽正书院修书这帮人。贺知章是太常博士,搞祭祀是他的本行,所以好多具体礼仪都需要他来提供建议。由于天上有五方五帝(中央天帝黄帝,东方天帝青帝,南方天帝赤帝,西方天帝白帝,北方天帝黑帝),李隆基只想拜一个,就问贺知章咋整。贺知章说,天上只有一个老大,便是昊天上帝(即中央黄帝),至于其他四帝,都是昊天上帝的臣属。虽然帝号相同,可是君臣异位。所以只有您上山祭拜昊天上帝就行,群臣在山下祭拜其他四帝就可以了。

李隆基一听大喜,老贺你算是说到我心坎上了,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问问你。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隆基将丽正书院改为集贤殿书院,年近耳顺(六十岁)的贺知章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双喜临门。宰相源乾曜问同为集贤院学士并且主持集贤院日常工作的张说,贺公一下弄了两个官,足为光宠,但是我想知道学士和侍郎哪个更好一点?张说道,侍郎是干具体工作的,学士是传先王之道的,各有千秋吧。

当年三月,贺知章春风得意,出外游玩,见绿柳成荫,遂兴笔作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