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为什么一登基便大力推行汉化改革?

2020-11-19 18:33:53 作者: 北魏孝文帝为

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有的明君,其执政时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汉化改革,使得北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生产力水平上得到了极大提高,客观上推动了各民族的大融合,为后世隋唐王朝的盛世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孝文帝作为一名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统治者,为什么要大规模的、坚定不移地进行汉化改革呢?

图一 孝文帝

孝文帝拓跋宏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在北魏时期,由于部落之间联姻的活动十分频繁,所以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经常引发动乱,所以北魏的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创立了"子贵母死"的制度,这样一来拓跋宏以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后,其母李夫人便被赐死,所以年幼的孝文帝便由其祖母冯太后抚养。

冯太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政治家,本身足智多谋有丰富的政治经验而且也是汉人,由于其子献文帝暗弱所以北魏的军国大事大半是由冯太后处理的。当时北魏可以说内忧外患,其统治根本不稳定,究其原因就是鲜卑族之前是游牧民族,生产水平低下,组织形式松散,根本无法有效统治有着先进文化的中原大地,而且自鲜卑族成为统治阶级后,内部堕落腐化,贵族的特权也严重影响到了皇权。

所以在冯太后执政时期,北魏便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汉化改革。孝文帝自幼便由冯太后抚养,冯太后从小便注重孝文帝对于汉文化的学习,不仅请了很多当时的大儒讲解儒家经典还常常亲自教导孝文帝的汉文化知识。在孝文帝二十三岁继位之时已经精通儒家、道家的思想。而且孝文帝必然深受冯太后执政措施和执政思想的影响,更何况一些汉化的措施已经见成效。孝文帝作为一个有着宏图大略的君主自然深知当时北魏存在的问题,自然会沿着汉化的路上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图二 冯太后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建立了数个少数民族政权,北魏也是其中一个,它是由鲜卑族所建立。我们必须承认的是鲜卑族的骑兵拥有强大的战力,由于鲜卑的士兵居住于草原,气候环境恶劣而且时刻面临着其他草原部落侵袭的危险,所以他们从小就有强健的体魄、高超的战斗技巧以及惊人的吃苦精神,而且他们小时候就长在马背上,所以他们的骑兵骑术非常高超。可以说每个鲜卑人都是天生的战士。

但是正如刘邦所说:"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历朝历代,武力征服往往容易,但是要做到人心的归附却是难上加难,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元朝征服南宋,清朝征服明朝可以看出。这两个政权都由少数民族所建立,但是在创立政权后又花费了数十年采取了无数措施,来征服汉人的心。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并不是一时兴起,在其中包含着更深刻的含义,或者说孝文帝清楚地认识到:靠武力得到的疆域统一毫无意义,真正的统一必须做的军事、政治、文化的全面统一。否则国家的统治一定不会稳固,一旦武力衰落国家必然割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先学习汉族的文化,这样才能消融汉人与鲜卑人的情感对立。

图三 魏晋南北朝时国家形势图

北魏是由一个少数民族所建立的,一开始依靠武力进行统治,所以北魏历来十分倚重一些军事贵族。但是任何一个王朝如果他的统治力只来源于武力而没有文化、王朝合法性等等的支持,那它的统治必定是不稳定的,因为所有人脑子里都没有尊卑礼义、上下荣辱的概念,只清楚一件事:只要我有足够的实力我就可以为所欲为,这样必然会出问题。

北魏也是这样,自太祖拓跋珪开国以来,征柔然、灭赫连立下赫赫战功,但也客观造成了北魏的一些军事贵族势力快速膨胀,例如北魏的北方六镇在汉化改革前常常不遵守皇命,稍有小事便公然叛乱,使得朝廷经常要对他们优加抚恤,甚至到了百依百顺的地步。

这种现象在开国时期还好,到了文成、献文两朝北魏社会已经显现出很大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政令执行不畅,各镇甚至有各自为政的现象出现,所以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如果再不限制贵族们的实力,那北魏拓跋皇氏是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的,而冯太后由于本身就是汉族清楚的知道汉族统治制度的优越性,所以决定引进汉族官僚体系来对抗北魏的贵族。而孝文帝深受其祖母影响,自然也就一脉相承。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