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官吏的考课制度:管制官吏,推动政治清明

2020-11-19 18:33:26 作者: 隋唐官吏的考

当然是因为它多样化的目的:选贤举能,奖善罚恶澄清吏治,淘汰贪儒,使官僚队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要求。懂历史的人都知道,统治者颁布的任何措施,其实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希望可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基础,从而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官吏的选拔制度和考课制度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既然唐代有相对完善的科举制度,便会有与之相应的考课制度。考课的奖罚,也在《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中有所记载:"凡考,中上以上,每进一等,加禄一季;中中,受本禄;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夺禄一季。"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考课制度有利于推动官吏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鞭策者不中用的官员,把冗官排斥在统治之中。有时候,奖罚与农业也有密切的关系,甚至会提倡官员们去鼓励农耕,改善耕作技术。毕竟在封建社会中,农业才是国家的根本,农业人口、土地耕作以及庄稼的收获往往会影响国家的兴旺程度。而政府之所有要这样做,无非是想要各级官员做好自己的职责,努力做好工作,便于更进一步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唐代的庄稼忙,百姓在官吏的倡导下积极劳动

结束语:考课制度自唐代以来,以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并且依然经久不衰。纵观历史的各个时期,它是世界各国都难以赶超的。既然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检察制度已经如此地制度化和规划化,那么在一千多年后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也应该明史借鉴,为中华古老的文明而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