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的”乌”,指的是乌鸦吗?

2020-11-03 19:19:22 作者: 唐诗名句:月

晚秋乌桕红于枫,你所不知道的,关于乌桕树乌桕鸟与乌桕诗的典故

晚秋是斑斓绚烂的季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很多人都知道秋天的枫叶像晚霞一样红,但是许多人见过却不知道,还有一种树叶比枫树更红,那就是乌桕。

让我们先来读一首唐朝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的确这是千年名句,通常我们会解读为,月亮在子夜滑过中天,这时乌鸦在叫,月光如霜,而秋霜也正在此时凝结,一天的霜月如雪。而我的客船停留在枫树下,一点点渔火照着失眠的夜。那姑苏城外寒山是子夜的钟声,此时悠扬地穿过了寂静的夜晚,回响在水上,缭绕在耳边,穿透到心里。

那么很多人望文生义,认为这里的乌绝对是写的乌鸦。

但实际真的不是。因为这首诗的月落乌啼另外有来源和典故。

在唐朝之前的乐府诗集里,有《乌夜啼》八首。而唐朝的诗人又多半会从乐府诗词里寻找诗的根源和本末。

“可怜乌臼鸟,强颜知天曙。

无故三更啼,欢子冒闇去。”

乐府《乌夜啼八首》节录。

说清楚了乌夜啼的乌不是乌鸦,是乌臼鸟。那么这种鸟,又叫卷尾鸟,俗称叫黎鸡。它喜欢吃乌臼树的果实,常常将巣安在乌桕树上。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常常在半夜鸣叫。它们敏感,善于守护家园,一有风吹草动就发出啼叫,以吓退许多入侵领域的其他鸟,甚至并不惧怕比它体型大很多的乌鸦。

而乌夜啼这个这首乐府诗,是含有浓重的伤别离的含义。所以在唐朝,有很多诗人都会致敬乐府诗篇,用《乌夜啼》为诗词名做诗词,用的是乌臼鸟夜半啼叫,代表着不灭的相思或思乡。

所以张继这首诗,写的是唐朝能够广泛见到听到的乌臼鸟夜半的哀鸣,而不是乌鸦。因为乌鸦也许黄昏里会叫,但它们是留鸟,对于居住环境的熟悉,让它们的夜晚不那么敏感,几乎全员入睡。所以半夜的乌只能是乌臼鸟。

那么说起乌臼鸟,就不能不谈乌桕树,是鸟因树得名还是树因鸟得名,许多地方的看法都不一样。但是我倾向于是鸟因树得名。

中国是最古老的纺织印染大国,从植物矿物中提取颜料,伴随着人类最初的生活。而乌桕树就是提供黑色的染料,是古代提炼黑色染料的重要植物。那么它的利用时间远远超过历史文字记载。南北朝西洲曲有“日暮伯劳飞,门前乌臼树”的诗。乌臼,也就是黑色的染料石器,用来捶捣纺织品上色。那么至少南北朝时期或者之前,就有提供染料的乌桕树,而将停留在上面的黑色特定半夜鸣叫的鸟,叫做乌臼鸟。

乌桕和枫叶一样,在秋天转红,甚至它比枫叶还要红,为什么在唐朝关于乌臼鸟和乌桕树的诗不是很多呢?

第一,关于乌臼鸟,基本都写作乌夜啼这一类的诗,其实数量也不少。

第二,乌桕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它的观赏价值让位了实用价值。而且它输给枫树的是没有屈原给它加冕。

第三,唐朝的红叶诗里绝对有乌桕,但是没有分离出来。

那么时间行至宋朝。宋朝是对农业,园林高度重视,精耕细作的一个阶段。乌桕从实用价值,经济价值,也发掘了审美价值,成为诗歌的新的源泉。

“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宋朝杨万里《秋山二首》其一

作为有着实在才华的务实官员杨万里,对乌桕树的喜欢是不言而喻的。乌桕树就是天然老道的印染行家呀,染色是他的本行。不过这次肯定是他喝多了,本来染成黑色的,被他喝醉,染成了满山猩红的秋色。

说的是乌桕树在秋天的颜色,是极其鲜艳的红,杨万里用猩红来表达,泼辣,热烈,老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