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一季度gdp下降6.8%意味着什么?一季度重要数据分析

2021-08-20 10:48:19 作者: 2020一季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一季度国民经济数据。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下滑,但基本民生得到较好保障,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

  2020第一季度gdp

  经初步核算,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

  因为前一段时间的疫情影响,“透支消费”在国内是广泛存在的。有的个人停发工资,导致整个家庭动用积蓄或者借贷,以解决迫在眉睫的房贷、车贷以及日常消费开销。动用积蓄的还算好,透支借贷的则必须要靠着复工复产后的收入来填补,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进入二季度,因为这一部分透支性消费的存在,很多行业期待中的“报复性消费”还不会到来。这就是疫情对经济影响的余波了,要等到余波平息、透支消费还清,报复性消费的高潮才会到来,许多小微企业、个体户才会彻底熬过这次寒冬。

  综合以上因素,第二季度经济数据也不会一飞冲天,把一季度失去的补回来,但是,希望还是在的。

  分析2020年一季度个个数据

  GDP:同比下降6.8%,3月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多项指标降幅比前两个月明显收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说,总的来看,随着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复工复产加速推进,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和重要产品稳定增长,基本民生得到较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应习文认为,目前全球疫情还在延续中,在政策上还是要做好充足应对新的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29万人,就业压力较大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29万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2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25岁至59岁群体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4%,低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0.5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与上月持平。

  毛盛勇表示,尽管疫情冲击严重,但全国没有发生大规模裁员的情况,就业形势总体平稳。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不是特别强劲,包括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在内的重点群体就业压力较大。针对这种情况,今年国家一直在推出就业优先的政策,并不断加大落实力度。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随着复工复产复市加速推进,经济社会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就业形势有望好转。

  物价:CPI同比上涨4.9%,3月涨幅回落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9%。3月份同比上涨4.3%,涨幅比2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0.6%。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志勇认为,3月份以来,农副食品有效供应明显增加,市场运行秩序良好,食品价格涨幅回落,物价压力有所缓解。PPI下降说明经济仍需更快速恢复。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分析,二季度以后,随着疫情影响逐步褪去,稳定物价总水平的有利因素将明显增多。

  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不小,但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50亿元,下降15.8%,降幅比1至2月份收窄4.7个百分点。全国网上零售额22169亿元,同比下降0.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536亿元,增长5.9%,比1至2月份加快2.9个百分点。

  “疫情期间,大量消费从线下转到线上,带来了网上零售额增长。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刺激消费效果逐步显现。”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研究员陈丽芬说,可以预见,未来在线消费将进一步增强,数字经济新业态将激活更多新的消费增长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