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简介人生经历:创办新东方的故事回顾

2020-12-22 00:00:42 作者: 俞敏洪简介人

  从 0 到 N

  新东方诞生于一个坐落中关村二小的 20 平方米小破房子。

  1990 年,从北大离任的俞敏洪就是在这里开端筹办他的出国考试训练班。从 0 到 1,俞敏洪最早遇到的问题是招生,他想到了经过推出免费讲座和课程来招引学生的办法。凭借着好谈锋和过硬的英语水平,俞敏洪很快就招引了不少 “ 粉丝 ”,也开端构成自己诙谐且勉励的教学风格。

  在运行了三年时刻后,训练班的年收入已近六七百万元,规划初显。但俞敏洪依然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他并没有办学许可证,仅仅将训练班挂靠在一个叫做东方大学的安排处。

  那一时期,《民办教育促进法》还没影,开设正规训练安排的门槛较高。要想取得办学许可证,办学人首要有必要得有大学副教授以上职称。

  直到 1993 年 11 月 16 日,俞敏洪才打破各种约束拿到了办学许可证,而且正式取名为新东方。

  从小作坊式训练班到正规校园,俞敏洪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早年,俞敏洪仅仅觉得训练课程挣钱,想攒钱出国留学,但蓬勃开展的新东方让他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1995 年末,俞敏洪仍是出国了,不过,这次不是为了留学,而是去寻觅 “ 真实强壮的合伙人 ”。

  徐小平缓王强就是俞敏洪口中的合伙人。三人一起回国后,新东方开端了从出国考试训练的单一事务向多个事务的拓宽。因为采纳的是原始合伙制,三人别离担任一块事务。其间,俞敏洪持续担任出国考试事务,王强担任除出国考试之外的全部英语学习板块,徐小平则担任出国留学咨询和移民咨询板块。

  自此,新东方的 “ 三驾马车 ” 就这么构成了,公司也进入了快速开展期。截止到 2000 年,新东方校园现已占有了北京约 80%,全国 50% 的出国训练商场,年训练学生数量达 20 万人次。

  除了开展新事务以外,两位新合伙人也带来了西方的办理知识,提出公司向正规化的转型。为此,俞敏洪不得不一马当先,将自己的母亲等宗族成员从公司清理了出去。而这半年的时刻也被他称为 “ 几乎是最暗淡的时期 ”。

  2000 年 5 月,俞敏洪期望将新东方送上市,便又牵头开端股份制革新。

  能够说合伙人结构在之前给新东方带来了多大的开展潜力,就给后来的股份制革新造成了多大的阻止。这是因为在原始的合伙人架构中,每个板块的担任人能拿到这块事务收入的大头,革新后,大部分收入却都要留在公司作为赢利。

  出于利益胶葛,开创团队从 2001 年开端迸发各种对立与争持,“ 千万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 ” 的说法就是从此而来。

  直到 2003 年末,新东刚才完毕了坚持五年的松懈合伙人结构,成为了一个真实的股份制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徐小相等 “ 白叟 ” 脱离了董事会,新东方也迎来了在后来担任重要岗位的周成刚等 “ 新人 ”。

  2006 年 9 月 7 日,在本钱的助推下,新东方成功上市。起于草莽之间,新东方成为了榜首家在美国上市的我国教育公司,俞敏洪也以超越 18 亿元人民币的财物一跃成为我国最富有的教师。

  但上市并不是一个企业的结尾。

  对新东方来说,尽管总算处理了办理结构等问题,得以上市,但此前的紊乱仍是给事务留下了不少风险。

新东方的事务布局

  在上市之前,除了出国考试这一主营事务以外,新东方也在测验新事务,比方在其他区域开设分校等。上市后,新东方水到渠成地将重心放在了开辟新事务上。

  首要是在生源的拓宽上。作为高考最重要的科目之一,英语带动了中学生的训练学习商场。为了能占有这个规划并不小的范畴,新东方开端推广中学教育。后来,新东方还专门建立了优能中学工作部。

  武汉区域的 “ 开辟校长 ” 陈向东则推动了少儿英语训练事务的开展。他以为,品牌认知要趁早,从一个学生的少儿时期就要开端进行。以武汉分校为试点,陈向东在不到两年的时刻里将这一全新的事务做到了占有一半商场份额的成果。2006 年左右,新东方正式在全国范围创立了一个少儿英语子品牌,泡泡少儿英语。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