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扶”不该成为青少年的难题

2021-09-05 10:07:58 作者: “扶不扶”不

近日网络流传一段武汉某中学开学典礼视频引起争议。视频画面显示,一名武汉第三初级中学学生,在开学典礼直播中晕倒在地,不知是不是怕破坏直播氛围,没有人立即将这个晕倒的学生扶起来。9月1日晚,武汉汉阳区教育局回应舆论称,该生倒地后,周边同学第一时间举手示意情况,班主任立即跑上前扶其至医务室观察、诊断。经过短暂休息,该生身体恢复正常,返回教室上课,且全天情况正常。

学生晕倒“无人扶”的场景激起了不少批评声音,很多人质疑现场的同学太过冷漠。其实未必,虽然学生晕倒30秒之内确实无人搀扶,但却有同学举手示意。以常理推测,学生们未必是“不想扶”,更可能是因为直播现场场面严肃而“不敢扶”;或者因为急救知识匮乏,缺乏相关阅历,一时处于“懵”的状态;或者认为有老师在场,老师更懂得如何应对,自己盲目扶起恐会造成二次伤害。确实,那种给现场学生扣上“不敢为善”“冷漠看客”帽子的做法,显然是有些牵强附会了。但质疑的背后,反映的是公众对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视。很多人之所以苛责于这群学生,应该是担心今天“袖手旁观”的孩子,成长为明天“精致利己”的大人,担心若干年后,“扶不扶”成为下一代人的犹豫和纠结。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的担忧未必全无道理。

孩子晕倒以后,急救的每分每秒都很珍贵。如果说未成年人缺乏经验、有所顾虑,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正在进行直播的成年人的做法却是明显欠妥——明明发现了情况却未及时上前查看,还“淡定”地进行直播访谈,这与其说是“冷静”,不如说是“冷漠”。人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发现现场有人意外晕倒,立即暂停直播,第一时间进行救援,才更加符合公众认知的逻辑。作为成年人,更应该给孩子们树立敬佑生命的榜样。而置之不理的冷漠,恰恰丧失了向学生们言传身教的良机。

有些问题值得追问:日常教学中,学校有没有给学生传递出人文关怀和生命健康的观念?开学典礼前,有没有为典礼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准备好应急预案?这些年,学生在校内各类典礼上晕倒的事并不罕见,这除了学生自身体质、天气原因外,有些也与活动安排有关。少数学校开学典礼热衷形式主义、时间过长。对这些问题追根溯源,也是对学生生命健康和人文教育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