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华:五次请战“逆行”出征 彰显医者责任与担当

2021-08-31 21:57:38 作者: 田中华:五次

顶端新闻·大河健康报记者 曹聪 通讯员 刘佳 刘琼琼

那是8月2日的晚上,郑州市基本完成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他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到家时已是深夜。一直在等他回来的八岁女儿听见开门声一路小跑到门口迎接他,兴奋地说:“爸爸,我在电视上看到你啦!你背上写着——中华加油!是你对不对?”他俯身看着女儿那张纯真的小脸,心灵被深深触动,疲惫感顿时消散了大半;又抬手抚摸着女儿满是疑问的小脑袋,给了一个肯定的回答:“对!那是爸爸和战友们在抗疫一线,为郑州加油、为河南加油、为中国加油!”。

他就是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田中华。郑州这次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他已经5次踏上支援郑州市核酸检测采样工作的征程。

来不及多想,他坚定“请战”

7月31日傍晚,当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接到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后,该院党委第一时间在全院发出“集结令”。刚刚结束一天病区值班工作回到家的田中华,意识到了这场战“疫”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他没有过多考虑,急忙收拾行装赶到医院,积极向院党委请缨要求作为第一梯队,首发上阵!该院领导了解到他是刚刚交接完工作下班,就让他原地休整、随时待命。

8月1日中午,田中华和队友们接到支援命令后火速奔赴管城区,为城东路街道办其中3个社区共23550名居民群众进行核酸采样。头顶的烈日、严密的防护服、望不到头的长队,田中华没有畏惧,迅速开展核酸采样工作。3个小时后,湿热、憋闷、头晕的各种不适感觉开始翻涌而来。就在这时,一位女士带着她3岁多的小女儿前来检测,孩子因为恐惧就是不愿张嘴,小嘴巴紧闭、满脸泪痕,年轻妈妈也束手无措。田中华振了振精神,灵机一动伸出带着防护手套的双手:“宝贝你看,叔叔手里什么都没有,我听说宝贝的小牙可漂亮了,让我看看好不好?”孩子停止了哭泣,好奇地看着田中华的白手套,慢慢张开了嘴,“真的好漂亮,让我看看后面的小牙。”田中华“乘胜追击”快速抽出咽拭子,熟练地操作完成采样。孩子临走时甜甜的笑容和那一声“叔叔再见”,让田中华觉得,流再多的汗都是值得的。

第一次核酸检测工作历时8个多小时,当田中华脱下隔离服时,里面的贴身黑色T恤,已经变成了黑白相间条纹的“斑马线”。累么?累!但是当他和接班的同事同时说出那一声“加油”时,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他拿到寄存的手机后,第一件事情是给医院医务部打了电话:“明天的核酸采样任务,我现在就报名,我还要上!”

安顿好家里,他再次“出征”

8月2日清晨,田中华很早就起床做了一家人的早餐,然后“抱歉”地笑着对妻子说:“估计要进行多轮全员核酸检测,我准备每次都要报名参战,家里面就交给你了,辛苦你啦!”

当天的检测任务依然艰巨,田中华工作9个小时后,被队友强制替换下来。但由于长时间的坐姿,腿脚已经有些麻木,田中华站立起来那一瞬间,两腿发软险些跪倒在地,被队友及时扶起,劝他赶紧去休息。田中华点点头,却没有马上去脱掉防护服,而是站在采样台旁边开始叮嘱换班队员的采样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组织队员休息,他自己顶岗守护

8月5日,郑州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要通宵达旦,持续到次日下午五点。田中华第三次请战,这次他被委任为队长,带队前往金水区国基路街道办开展采样工作。到了晚上,田中华提议队员们分组休息、轮流值岗。安顿好已经“就地取材”倒头就睡的队员们,不放心的田中华又一遍遍在每个采样点巡视,看看还在工作的队员有什么需要,看看他们的操作是否规范;当他发现有一名队员有些体力不支时,二话没说及时换下,自己顶了上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