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投资,实为借贷”,法官诉前调解帮助老人追回本金

2021-08-26 10:42:55 作者: “名为投资,

“那是我和老伴的养老钱,他们不能这么没良心,老人家的钱都昧啊!”说到自己“投资”失利的遭遇,年近70岁的仇奶奶在调解室几度哽咽。

“低风险、高回报”/养老投资

仇奶奶退休之后偶尔会与几个闺蜜一起聚餐,某次茶余饭后之时,听到其中一人聊起某个正在建设中的养老小区项目,三两句说得仇奶奶很是意动。经过仔细打听,仇奶奶从闺蜜口中了解到该项目每年都能拿到分红,而且回报率很高。

想到自己这个年纪无力工作,如果投资能有收益的话,不仅自己日后养老无忧,没准还能帮衬子女,仇奶奶将自己与丈夫的全部积蓄共计550000元都投入了某公司。

日子一天天过去,期间陆续收到公司发来的一些红利,仇奶奶满心欢喜。

直到今年年初,偶然听说自己投资的公司经营出现问题,现在负债累累,仇奶奶坐不住了,赶忙跑到该公司想要拿回自己的钱,却得到各种推脱和敷衍。无奈的她找上了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法院,恳请法院帮忙追回她和老伴的养老钱。

法院调解/追回本金

该案被交给柯城法院诉前调解团队进行调解。调解员祝秋英听完仇奶奶的故事后,首先安慰老人的情绪,让她放宽心,并第一时间联系某公司核实情况,与双方敲定调解时间。到了约定当日,长达六个多个小时的调解后,双方就款项归还时间问题仍迟迟未达成一致意见。

为了能“一次性”解决仇奶奶的纠纷,调解员祝秋英采用“背靠背”调解法,一方面安稳老人情绪,表示理解老人迫切想要拿回款项的心情,但须从实际出发商谈可履行的方案;另一方面向该公司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明之以法,分析诉讼对企业信誉可能带来的负面评价以及达成调解对双方关系的修复弥合。听取调解员的建议后,该公司在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承诺当场先支付100000元,余款450000元一个月内付清,仇奶奶同意了该还款方案。

为确保仇奶奶能顺利拿回自己的养老钱,之后调解员多次电话提醒督促被告及时履行协议并告知未履行的法律后果。

“剩余款项450000元我收到了,真的非常感谢你们,我和老伴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一个月后,仇奶奶带着这个好消息再次来到法院调解室,并亲手为团队送上锦旗表达谢意。

本案中虽然双方签订的是投资协议 ,但是协议中约定投资期限为一年,并约定了固定年利率,所以双方之间的关系名为投资,实为借贷。其具体表现为:

1.出资人实际并不参与经营管理;

2.在投资协议中约定投资者享有固定收益或回报,但并不承担经营风险;

3.投资者未履行法定出资程序,不进行工商登记。

法官提醒

一些机构利用老年人不懂法律、掌握的信息有限、容易轻信他人、身边没有子女提醒商量的特点,说服他们拿出手上的退休金向其投资。这些案件的涉案金额小则几千元,大则几十万元,给老年人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

在此,承办法官提醒广大老年朋友:

一、面对投资选择时注意甄别,尽量选择正规金融机构的投资理财产品,切莫被民间借贷行为蒙蔽;

二、平时可以多了解金融方面的知识,牢记收益越高,风险越大的道理,切莫相信“无风险,高收益”的宣传,理性投资;

三、遇到他人推销金融产品时保持警惕,不要轻信他人,投资前多与家人沟通商量,切忌盲目跟风,同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透露给他人;

四、如确定向意向投资产品进行投资,千万不要签空白合同,转账前千万确认公司是否符合资质,投资项目/产品是否真实存在,接收款项的账号是否为对公账号,一旦察觉到自身利益可能受损,及时寻求法律途径的帮助。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