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月薪过万?别被洗脑了,基于工资真相看你的薪水,更合适

2021-08-14 16:48:26 作者: 人人月薪过万

抖音上有个段子说“月薪一万的男人想结婚,是不负责任”,知乎上有95后诉苦说自己“月薪3万,没有成就感”。难道我们已经生活在人人月薪一万,甚至几万以上的社会了吗?其实这不是工资的真相。

作为一个社会人,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作为打工人或准打工人,我们有必要理解,工资的真相是什么?

首先,分享两个概念,平均数和中位数。

平均数,是把所有数值相加,然后用总数除以相加的数值的数目。北上广深、宁波武汉杭州这些一线和新一线的平均薪资都是8000左右。比如北京最新的平均薪资11623元。看下面的表单,发现全国人民都需要交纳个税,都收入不错呀。

中位数,是把所有数值从高到低排列,然后找到位于最中间的数值。那么我们再看中位数,会发现,北京的工资中位数也就是6900,而成都的中位数是4600元,也就是说成都的职场人中,有50%是是低于4600的。

为了便于理解,举个例子:比如有一,7个数是1,2,3,4,5,6,100,那么这7个数的平均数是17.28,而中位数是4。

这才是中国薪资的真相,收入差距大,少数的高收入者遥遥领先,拉高了平均值。我们看2020年各个城市的工资平均数和中位数,可以发现基本上都相差4000-5000的距离。这说明:少数人,工资很高。

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听到月薪过万的声音?

我想这是因为以下两个理由。

第一, 这些人,比月薪5000以下的人,有更多的话语权。他们掌握更多的资源和信息,也更有表达能力。特别是在各类知识分享平台,这些人更有话语权,比如一些职场人扎堆的地方,应该同时是月收入5000以上人扎堆的地方。

第二, 我们喜欢这些人的声音。我自己估计,我在各个平台的粉丝,月薪应该是6000-20000之间,有比6000少的,也有比20000高的,不过是少数,6000-20000是正态分布的高峰处。可是我偶尔会转发大数据文章,比如《算法工程师月薪4万……》这类文章,点击量就很高。

听到这些信息,有的带给我们焦虑,有的带给我们美好的期待。但是这样分析下来,我们都会发现,你身边的媒体声音,未必是真实的社会。特别是你的自媒体平台,往往是基于你过往的倾向,主动推送给你的相关信息。

这就是算法陷阱,它让你看到的都是你最开始倾向于相信的事情。久而久之,你会相信世界就是这样子的。比如,我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和北京西部阳光基金会到西部县城出差,我每次都会问当地人,你们县城的快递员人均收入多少?每次都能听到回答:1万吧,而让他们坚信西部县城快递员月薪1万的理由是“不到1万谁会干呀”“不都月薪1万了(除了我)”;然后仔细问会发现在没有双休和加班的情况下,其实也就是4000-5000吧。

但是这种“不到1万谁会干呀”的世界,会给更多人带来焦虑。比如我有一年国庆回家,各种老同学聚会,大家谈到没有到场的几位同学:

有的同学去了南方创业,开了饭店,年底我看到他换车了,感觉每年收入得几十万吧。大家立刻好艳羡。

有的同学非得去做冷门生意,守着个小门市,我上个月遇到他了看着不好,估计挣不了钱,大家立刻一边同情一边莫名其妙的说“他当初这一步就没走好。”

然后有能说的开始侃侃而谈,要是两口子一年都挣不了20万,这日子好难过……

我感觉,在场的人,其心情就好像一把弦很紧的琴,被人弹来弹去的……静不下来。

那么理解了工资的真相后,对我们个人有什么帮助?

在这里我结合自己职业辅导的经验,就谈一下普通本科以及硕士的就业薪资建议。

第一, 应届生在大城市,薪资不到平均数才是正常的。

有一个公式,应届生前两年要的工资,最好是平均工资除以1.4,比如北京平均工资是11000元,那么7800元大约是应届生的市场价,这就是靠近中位数了。而且就我这两年的观察,在行情不好的时候,这个7800元应该还是好一点学校。一些普通本科毕业生来到北京的民营企业,起薪6500的,也是有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