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成为匠人,四十年坚守匠心

2021-08-14 08:00:31 作者: 五年成为匠人

中国作为多年登榜“涂料产销量全球第一”的大国,涂料产品更新迭代加速、对涂装人才施工技术要求变高。但现状是涂装人才人口老龄化明显,人才资源的短缺匹配不上产品的更新换代。作为行业的头部品牌,立邦早在2009年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成立立邦大学(如今叫“立邦人才发展中心”),为涂装行业输送人才,帮助当代匠人实现他们的梦想。

在高考最难的省份之一放弃高考“独木桥”,那么应该以何来安身立命?

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01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10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5元,以这样的数字,泰州在江苏省内居于中位。

而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江苏省又是全国高考最难的省份之一,录取方式、考题难度、录取率等都使其享誉国内高考界。为了赢得这样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几十万学子争先恐后奔向那根“独木桥”,未来不可知,谁都不知道,如果不去这样做,结果会是怎样?

不过,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教育内卷过程中,也有人逆向而行。如果以结果来衡量选择的对错,现在看来,他的选择也不坏!

早早的职业自由

蒋建宇第一次接触涂装行业是在中学毕业后,原本他只是想体验下父亲的职业,没想到他也决定以这一行为生。用他的话说,涂装行业除了脏一点、累一点,其他的没毛病,关键是时间还很自由。

对于儿子的这一决定,父亲蒋华一时间不能接受。作为涂装行业的“老人”,蒋华知道这一行并没那么轻松。他16岁进入这一行,从最开始的涂刷学徒,成年去外省打工学艺,到靠自己的“本事”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这一路走来,蒋华有的同行伙伴已经“下车”,有的或已经转行,一时的“冲动”决定能否承担起后续的结果。在蒋华的心里,他希望儿子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读完高中后考上一所大学,找一份心仪的工作,过上轻松的日子。

父亲蒋华施工过程

与儿子多次深入交流后,蒋华见儿子决心已定,只要尊重他的选择,并提醒他,一旦做了决定,再回头就没那么容易了。现在看来,蒋建宇没有后悔当时的选择,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从入行接触到“核心”工艺,一等就是五年。

五年的“苦修”

从事涂装行业的手艺人往往会选择主要从事的领域,或者是油性漆(即家具漆)、或者是乳胶漆(即墙面漆)。通常,选择从事墙面漆的人会多一些,因为它的操作工序相对比较简单。而家具漆则不然,它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术还需要耐着性子修补、打磨,想在圈子内做到小有名气,更需要个人不断的“修炼”。蒋华父子主要从事的便是家具漆涂刷工种。

刚入行的时候,蒋建宇跟着父亲只做一些边边角角的活儿,在蒋华看来,做好家具漆的核心工序需要历练和“火候”。油漆的涂刷效果主要取决于细节的完美度。细节做得好,美观度便是肉眼可见。以家具的油漆施工为例,一般做底漆2-3遍,每做一遍漆干透后都要修补、打磨。修补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这要求施工师傅拥有细致的手艺和认真谨慎工作态度。此外,验收时要仔细检查细微的钉眼、造型角部的接口缝隙、实木线条边缘的小缝隙,只有把这些细节都把控好了,才能呈现出工艺之美。

蒋华在工艺上的耐心打磨得到了客户、业主的肯定,当他们的朋友有涂装需求时,蒋华便成为了他们的首推人选。几年积累下来,蒋华在圈子里颇有名气。也正因为如此,蒋华认为,吃饭的看家本领马虎不得。蒋建宇能不能学好这门手艺,得先看看他能不能做三四年边角的苦活、累活。

父亲蒋华施工涂装作品

对于父亲这样的安排,蒋建宇没有什么怨言,他一边做着父亲交代的工作,一边将父亲的操作手法记在心里。三年下来,对家具漆工艺的手法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父亲自然知道儿子的心事,开始逐步将手艺传给儿子,到蒋建宇入行第五年时,他已经成为了一名成熟的家具漆手艺人。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