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毓璜顶医院急诊科主任康海:战斗在生死较量的最前沿

2021-08-04 18:04:08 作者: 烟台毓璜顶医

胶东在线8月4日(通讯员 李成修 崔方荣 李凌峰摄影报道)如果把医院比作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那么急诊科就位于这个战场的“最前沿”。面对急诊患者,这里的医护人员是在与时间赛跑,同死神抗争。

在这个较量生死的“前沿阵地”上,毓璜顶医院急诊科主任康海一守就是三十年。三十年间,她用“生死时速”诠释着医者仁心的含义。院前急救、急诊门诊、急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区、门急诊输液室、急诊病房,她每天巡回在各个岗位之间,永远都是步履匆匆。

“不分昼夜,争分夺秒,放弃周末节假日,风雨无阻,这就是我们急诊科医生的日常。”采访中,康海主任将所有的酸甜苦辣都融化在这柔声细语中,仿佛那么的风轻云淡。

康海(左4)团队组内学习

诊疗技术“高精尖”——

生死瞬间,“ECMO”抓住一线生机

走进毓璜顶医院急诊科,人来人往带进室外的热浪,令原本就很“急”的氛围里平添了一丝闷热。

38岁的乔女士被送到急诊科时,主诉胸闷憋气、发热。诊断:肺部感染病毒性心肌炎?在急诊留观期间,患者心脏骤停。面对生死瞬间,康海冷静组织心肺复苏团队对患者进行现场抢救,经过胸外按压、电除颤,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之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患者转入急诊ICU病房。

“当时这名患者虽然自主循环恢复,但并不稳定,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支持下,仍难以维持血压,无尿,考虑心源性休克。”康海果断决定进行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心外科、手术室等医护人员迅速到达急诊ICU,多学科协作、并肩作战,IABP置入、ECMO运转……在很短的时间内一切就绪。

康主任介绍,急诊ICU患者的规范管理,是ECMO救治成功的关键要素。其中包括血流动力学;镇静、镇痛;血流量、红细胞压积;ECMO降温维持患者核心体温在36-37度左右;液体管理中,CRRT与ECMO管路串联,管理液体平衡及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每小时记录足背动脉搏动处次数、强弱、足背皮肤温度、颜色,双侧对比;营养支持、感染管理、体位、监测ACT和APTT、DVT预防、关注胃肠道功能、神经功能持续监测等等,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极致。一个月后,乔女士康复出院。这一切的成功都归功于参与救治的ECMO团队的集体力量。

据介绍,随着体外循环技术范围的扩大和延伸,可以移动到重症患者身边进行抢救,为心功能和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时间。作为一种循环辅助和生命支持系统,ECMO的应用水平也代表着一家医院的急危重症水准。

先救命后治病——

逆向思维,冷静分析、及时救治

急诊科,一个“急”字道出了医护人员们的不易。急诊科收治的病人往往都是危重病人,数量多、病情更是千变万化,这就需要急诊医生有极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医疗技术。

“我们科里医生的工作极具挑战性,紧张而又危机四伏。“康海说,然而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需要我们的医护人员临危不乱、果断冷静,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培养急诊医生的整体思维、逆向思维能力。她认为一名优秀的急诊医生不仅需要胆大心细、思维缜密,更要有快速识别、评估、及时处理急危重症的能力。在急诊中运用降阶梯思维:先救命后治病、先稳定生命体征后病因治疗、选用最快捷最有效最简便的诊断治疗手段。降阶梯思维必须遵循:评估-判断-抢救-再评估的流程。

前不久,急诊科收入一名从外院转入的呼吸困难患者,病因不明。遵循急诊逆向降阶梯思维“先稳定生命体征!”立即组织开展抢救,为病人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很快,患者的指脉氧饱和度稳步提升,但引起呼吸困难的病因暂未找到。

“作为一名急诊医生,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及时的判断,并抽丝剥茧,最终找到病因予以治疗。“康主任介绍,经过病史询问、详细的体格检查并结合辅助检查,初步断定为中毒,锁定:肉毒杆菌中毒可能性大。后经外送标本检测之后也证实了当初的判断,抗毒血清治疗后,很快康复出院。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