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房票”买房,新瓶里装了哪些老酒?

2021-07-30 16:21:09 作者: 凭“房票”买

7月29日,武汉将实行“凭房票买房”的消息刷遍全网。

其实,这不过是个新瓶装老酒的政策,属于为早已实施的限购政策打补丁。之所以火爆,原因不在于政策本身,在于新瓶子。再仔细研究一下,瓶子也不是新的,不过是起了个新名字而已:不知道是何方大神突发奇想,拿“凭票买房”来描述武汉的这个限购补丁,顿时触发了关于“凭票供应”的记忆,再结合各种政策压顶的房地产现状,楼市的彷徨情绪马上被点燃,涟漪就此叠加出风暴的假象。

武汉房票“易名”惊人

7月28日,武汉市房管局发布《关于加强购房资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对加强购房资格管理工作进行征求意见。核心内容是购房资格需要申请,申请完成后60日内有效。购房登记完成后资格即时锁定,锁定期间不得再次进行购房登记。

简单说,就是想买房子需要申请资格,取得资格后一次只能登记一个项目。

检索一下就会发现,2020年1月1日起,武汉已经开始实行商品房销售购房资格审核管理。具体方法是:意向购房者通过武汉市房管局官网,申请带有编号、二维码等信息的审核资料信息,购房者凭此信息向开发商进行意向登记。这就是“凭票买房”的来源。

今年5月份,武汉在其光谷区域施行集中开盘,曾经规定过同一购房资格不得在不同项目办理意向登记,也就是一张房票一次只能登记一个楼盘。

再把检索范围扩大,会发现深圳、成都、上海、杭州等地都曾经要求购房者同一时间只能登记一个项目,他们的要求是配合摇号政策而发,目的也是为了整治无购房资格认购、多头认购、虚假认购等销售乱象。

可见,政策早已施行,武汉方面28日的征求意见稿不过是一版细化的执行措施。

所以,起名字真是有讲究的,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朝名起动天下的原因,可能不是天生丽质难自弃,就是改了个名字。

“易名”而火的背后

一朝成顶流,当然不仅仅是改个名字这么简单,厚积薄发的蓄积过程也是原因。

首先是近两年来,随着“房住不炒”的大背景而来的各种限制政策,与楼市的上涨冲动之间不断博弈,构造出的想象空间。目睹了博弈全过程的绝大多数人,认为限制政策没有上限,为了压制楼市躁动可以动用一切手段。将“房票”和计划经济时期物资严重匮乏情况下诞生的“凭票供应”模式联系在一起,在这样的想象空间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次,为了践行调控长效机制,房地产市场挨的政策重锤真是不少,从限制开发商的“三道红线”,到规范土地市场的“集中土拍”,到严打金融违规,再到房贷收严,每一锤都砸的楼市皮开肉绽。眼看着要再来一锤,调高惨叫音量,是发泄,也是传递。想传递的信息中,不满和求饶掺杂,即便难以软化管理层的铁石心肠,求得舆论的恻隐之心也是好的。

其三,武汉光谷作为热点区域,向上的势头明显,当然会成为出头鸟。2021年上半年,光谷板块住宅成交套数和面积均是武汉第一名。重要的是,光谷在房价涨幅不小的情况下,集中开盘的去化率还在70%—80%,求锤姿势明显。细究武汉的728公告,会发现真正影响的也是热点区域,对供求平衡的区域影响有限。虽然影响有限,但是传递出来的信号有很强的警示意味,已经风声鹤唳的市场对每一次的警示都表现夸张是生理反应,没法控制。

广义上说,限购本身就是房票。武汉728公告的作用类似于给限购打补丁,力度不大影响范围也有局限,之所以激起大范围涟漪,主要还是与整个市场屡遭打击后的受惊体质有关。

“凭票买房”本身也是热搜体质

一直以来,围绕“凭票买房”的争议就非常激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