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跨不过“健康告知”,残疾人怎么就成商业保险烫手山芋?

2021-05-14 08:04:50 作者: 购买跨不过“

杨素玲(中)在给肢体残疾人士做培训。 受访者供图

甘露已经好久没接到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打来的电话了。他一度怀疑,保险公司之间已经“彼此通过气”。

多年前,甘露因为意外脊柱受伤,双下肢感觉和运动能力丧失,被定为肢体一级残疾。

自从受了伤,他就有了购买商业保险的想法。尽管适合残疾人的商业险种不少,但脊柱受伤的甘露,几乎问遍了各大保险公司,都没能买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商业保险。

“我最想买的就是意外险和疾病险,但因为我是残疾人,这些保险销售都拒绝了我的参保申请。”他无奈地说。跨不过的“健康告知”关

今年40岁出头的甘露是一名培训师,由于工作性质,经常要到外地出差。“我的腿脚不方便,出现二次意外的风险比较高,如果能买一份意外险,对家人对自己都是一份保障。”

甘露咨询过多位保险销售人员,对方都提到了“健康告知”。

“介绍保险项目的时候他们兴致勃勃,但到了健康告知这一关,我告诉他们我是残疾人,他们马上就沉默了,说我不合适,然后就再没人打电话过来。”甘露说,几家保险公司均是如此。

商业保险无法投保,甘露只能在出差时购买保费只有几元钱的旅游险,“旅游险时间短、保额低,保险公司不会拒绝。”

除此之外,他只能在支付宝上购买“相互保”,“虽然这款保险没有条款明确残疾人不能购买,但如果遇到理赔问题,能不能顺利赔付,我心里挺犯怵。”

和甘露同为培训师的杨素玲,同样因为难过“健康告知”关,被拦在商业保险门外。肢体残疾的她多次想要购买商业保险,但常常“可望不可及”。“我加了很多保险销售人员的微信,看了很多商业险种,适合自己的很多,但就是买不上。”杨素玲想不通,残疾人想买商业保险,健康告知怎么就成了一道过不去的坎?不想因为自己连累家人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有超过8500万名残疾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残疾人群体对商业保险的需求与日俱增。他们想要购买商业保险,大多是“不想因为自己连累家人”。

“因为我眼睛出了问题,全家人的轨迹都发生了变化,我不想再因为我的健康连累他们。”家住天津的视障人士蔡阳,谈起购买商业保险的初衷,脸上显露出难过的表情。

“我身边有很多没有保险的残疾人朋友,家里本来就不富裕,一旦生病往往要借钱救治,全家人都要跟着过苦日子。”蔡阳说。

为了解决自己购买商业保险的难题,也为了帮助更多残疾人了解和购买商业保险,蔡阳入职了一家商业保险公司,成了一名保险销售员。

他以为入职之后能够打通残疾人购买商业保险的渠道,但他越了解保险公司的运营方式,越觉得残疾人购买商业保险和理赔困难之多。

“商业保险本质上还是为了赚钱,会规避很多对保险机构不利的因素。很多险种在销售时并未进行具体规定,但在理赔时往往又会参考残疾人的身体因素,不少家庭因此遭遇过拒赔和退保。”蔡阳说。

业内人士表示,残疾人购买商业保险时障碍重重,面临潜在的“金融歧视”。

宁夏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付国刚介绍,一些商业险种没有明确规定残疾人不能参保,但在具体操作中,工作人员会为了规避风险口头拒绝残疾人参保,“很多残疾人在购买商业保险时,都感觉受到了歧视。”

买不了、理赔难,成了挡在残疾人和商业保险之间的一道鸿沟,让“不想连累家人”的残疾人们手足无措。不管购买商业保险的需求有多么迫切,他们也只能“望险兴叹”。开发残疾人险种动力不足

一位保险从业人员告诉记者,从企业内部数据来看,残疾人群体参保意识较弱、购买力普遍偏低,理赔风险较其他人也明显偏高。因此,保险公司大多不愿接纳残疾人参保,即便一些商业保险允许残疾人购买,往往也会要求残疾人加费承保,或在合同中加入责任免除条款。

付国刚对此深有体会。他举例说,自己和妻子同时在宁夏某保险公司买了大病险,尽管险种相同,但他每年要比妻子多交几百元保费,且被要求到指定体检中心体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