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世界上最小的小提琴吗?上海爷叔潜心制作各种微缩艺术品

2021-05-11 08:01:33 作者: 你见过世界上

黄跟宝正制作微缩艺术品

黄跟宝制作的微缩乐器

你见过世界上最小的小提琴吗?上海有位爷叔,四十多年如一日,潜心制作各种微缩艺术品。截至目前,他制作的微缩乐器和微缩明清家具、微缩石雕多达几百件,受到国内外多家媒体的关注。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他准备制作100件微缩艺术品,作为生日礼物,为党庆生。

在采访黄跟宝的片羽时光中,就像一道要留甘回甜的禅茶,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味。眼前的世界变得如此细微,为了看清局部,就不得不睁大眼睛。

很多人都说,在这个容易浮躁的时代,很难有一个坚持很久的爱好,除非已经实现财务自由。而黄跟宝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其实,爱好与物质并无直接关联。正如黄跟宝所言,理想不是欲望,不一定需要物质回报。

生活向上,时间向前。但况中滋味,只有自己去体会。

“找到一条理想的路走下去很幸福”

“微缩艺术”,是在“微雕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民间手艺。“微缩”顾名思义就是把原有的作品,严格按比例缩小,用精微的制作手法,使作品在体积上产生巨大变化,从而给人们视觉上产生变化。

黄跟宝认为,乐器是一种既高雅又通俗的艺术。有古琴的曲高和寡,也有二胡的人世沧桑。对乐器的着迷,也让黄跟宝后来将其形成了一个称之为氛围的东西——微缩艺术。

谈及为何会喜欢微缩艺术,他淡然地表示,“闲暇之余,我喜欢看看书,研究一下古人是怎么生活的,我想把我看到了解到的东西,以立体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才是我一直想要去做的事情。”

黄跟宝1954年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因为耳濡目染,早早地就可以分辨出很多木材,也熟练掌握了许多工具。黄跟宝还记得,他的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曾教他拉过二胡,在那之后他也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把二胡。

于是,在认真观察二胡的结构之后,黄跟宝量好了尺寸,找到了一根细小的竹竿,做成了琴杆。因为母亲坐的竹椅的腿,和二胡音筒的粗细相似,于是黄跟宝就把竹椅的腿锯掉,做成了音筒。一番折腾之后,安上了弦,小小的二胡竟然还可以拉响。

渐渐尝到了制作乐器的乐趣,十几岁的黄跟宝,有一次在一家商店中看到了一把小提琴,心动的他又决定做一把。于是,他带上了纸、笔等工具仔细观摩、量尺寸,并回家画出式样,再拿着图纸去柜台做对比,前前后后跑了十几回。

经过数个月的努力,他终于做成了一把可以弹奏的小提琴。后来,便一发不可收,由乐器衍生出了更多的系列。四十多年来,黄跟宝制作的古、今、中、外乐器近百种,这些乐器均以1:100的比例微缩,并都能调谐演奏。

这项爱好会牺牲掉许多东西——时间、金钱、精力……但为自己热爱的事业付出,却使他乐在其中,“我经常说一个人一生中找到一个自己认为很理想的路走下去,这是很幸福的。我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没有根就只不过是漂在水上的浮萍”

在观者看来,这些微缩作品已是无可挑剔,俨然是“精品”中的“精品”,可黄跟宝却说道:“我做到了现在,已经不讲什么满意不满意了,我一直想要去挑战极限,也一直在追求制高点。”摆在黄跟宝面前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正如一句古话所言,“做三年木匠跑遍天下,做三十年木匠寸步难行。”

家人对微缩艺术持不反对的态度,夫妻两人也从来没有因此有过什么争执。孩子在德国留学,到现在也已经成家立业,黄跟宝作为父亲的使命,早已完成。

黄跟宝可以一个人在一间屋子工作几个通宵。退休之后更加无所求,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微缩世界中,偶尔也会约上三五好友,小酌一杯。每天晚上都会有人来到黄跟宝家中,举行聚会,参加的人有黄跟宝的学生、朋友,老老少少聚在一起,探讨工艺。这样的退休生活,让黄跟宝很知足。除非真的是有一天,身体实在是做不动了,他才想放弃。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