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京协和医院西单院区收到一面充满敬意的锦旗。锦旗来自一位刚辞世的患者亲属,感谢医院安宁缓和护理团队给予的专业帮助与陪伴,温暖了父亲生命最后的旅途。作为安宁缓和医疗服务的直接受益者,他希望这项服务能惠及更多的生命。
北京协和医院于2017年成立“缓和护理专科小组”,依据护士的领域特长,在东单、西单两大院区同时展开住院、共照(会诊)、居家三种模式的护理,用专业和真情陪伴患者及其家庭,尽最大可能减轻他们的痛苦,让患者舒适、宁静、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旅途。
让患者在家安享最后时光
前段时间,协和西单院区安宁缓和护理组成员沙蕊接到了一项任务——为一位腮腺癌终末期患者上门进行居家缓和医疗服务。这名患者是一位84岁高龄的老先生,一年多前发现腮腺红肿,来院就诊时确诊腮腺癌晚期,虽进行了手术治疗,但肿瘤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迅猛增长,再次手术风险极高,很可能危及生命,在权衡如何能为患者带来最大获益后,多科会诊建议不再手术治疗。
和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令沙蕊印象深刻。“虽然在上门前已经通过医生和病历的描述了解到老先生的患病情况,但见到本人还是被震撼到了。”沙蕊说。老先生右侧头颈部的肿瘤大小近乎是正常头部大小的三分之二,庞大的肿瘤已经影响到老先生正常发声和听力,见到沙蕊和同事,老先生忍着疼痛,露出暖暖的笑容,摆着手招呼她们坐下。
“老先生一家人都特别和善,儿子儿媳事无巨细地照顾父亲,但是这么大的肿瘤伤口,对任何一个没有医疗护理基础的人来说,都是很棘手的。”沙蕊说,此次上门,她和同事的首要工作就是帮老先生的肿瘤伤口换药,对老先生的儿子儿媳进行居家照护指导。
在揭开伤口纱布的一刹那,肿瘤组织溃烂的程度,远超沙蕊的想象,“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可以想象这一年多的时间,老人和他的家人是如何艰难挺过来的。”她说,在换药前,需要先揭开此前包住肿瘤的纱布,由于肿瘤表皮组织非常薄,在揭纱布的时候需要格外小心,一点一点地用生理盐水把纱布浸透,再慢慢揭下纱布、换药……整个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因为伤口所在的位置不方便让老先生躺下,只能采取坐姿的方式换药,沙蕊贴心地在老先生身体两侧和后背都摆好了靠垫,让他倚靠在儿子的臂膀中。
“您痛不痛?不舒服您就碰碰我,告诉我。”沙蕊一边比画着,一边耐心安抚老先生。“你们辛苦了……”老先生用断断续续的言语表达着感谢。
“父亲现在因为病情不怎么爱说话,行动也不太方便,但其实他是一个特别爱交朋友的人。”在换药的过程中,老先生的儿子充当起老先生的“代言人”,向沙蕊和同事讲述起老人的经历。原来,老人在生病前有个坚持了很久的爱好——跳舞,也正是因为跳舞,结交了很多朋友。在面对死亡这件事上,老先生有着异于常人的接受度和开阔度,在协和医院看过安宁缓和医疗门诊后,他已经通过手机微信,向每一位朋友做好了“告别预告”,告诉他们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和他们联系,因为自己知道,生命在某一天即将结束……当老先生联系完所有朋友之后,他感到心里一下踏实了。
“父亲从容坦然的态度,也感染了我们。”儿子说。
在沙蕊和同事即将离开老先生家时,老人紧紧握住沙蕊的双手,说:“谢谢你们……让我能在家安享最后这段时光。”老先生眼含泪花。沙蕊主动留了联系方式,“有任何事,我24小时在线。”
两周后,老人逐渐不能进食,开始变得嗜睡,儿子的内心万般痛苦,“父亲吃不下东西,又不想通过输营养液维持,这难道不是要让他活活饿死……”
“当生命真正走到最后的阶段,这其实是老人自己的一种选择。”沙蕊耐心地解释,在医学中有“延长生命”和“延长濒死期”两个概念,前者是通过医学手段帮助患者更好地活着,后者则是在患者弥留之际靠各种仪器和药物让他“保留最后一口气”。“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遵从老先生的意愿,尽量减轻他的痛苦,不要让他难受,更好地去陪伴、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