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论‘如何’”成长讲坛丨把情怀扎根到泥土里

2021-04-20 22:43:03 作者: “吾论‘如何

情怀,是从灵魂深处萌生的情感,它如春雨一般,滋润万物却悄无声息。每个人都有情怀,可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言壮语,可以是“视死忽如归”的拳拳之心,也可以是“采菊东篱下”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对情怀的理解和定义不同。

回顾我自己的成长历程,在农村长大,为农村工作,人生的情怀注定和那一片土地有着剪不断的联系,就像 在泥土里长大的树苗,枝丫再高、树荫再宽,秋天的果实也只会掉落在脚下的泥土里。

和很多人一样,我的理想也是从热血和浪漫开始,小时候我想当一名科学家,青年时我想做云游世界的诗人,但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经历,让我的理想里又总带着农村的痕迹,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印象最深的农村记忆就是小时候在村里上课,教室是一间三层的废大楼,学生三楼读书,百姓二楼养猪,一楼还要晒稻谷,那时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一下课和晒场的小猪、小鸡玩耍。记忆是快乐的,但艰苦的农村生活也在无声地告诉我,长大后一定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后来,我如愿来到城市读大学,现代化的城市面貌给了我深深的震撼。憧憬之余,我常常会想,会不会有一天,我的老家农村也能有宽敞整洁的街道、崭新亮丽的小区、草长莺飞的公园?会不会有一天,老家的孩子除了和小猪、小鸡玩耍,还有更多的乐趣和选择?

对美好生活的质朴向往,就像一颗种子悄悄地埋进了心底,时间如流水一般慢慢地浇灌着它。年龄越大,那一份“乡土追求”越发浓烈和明显,年少的热血和浪漫不知不觉变成了坚定的理想,情怀的种子也在滋养中逐渐生根发芽。带着“一定要回去做点什么”的执念,2015年,我辞掉城里的工作,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乡镇公务员,回到了那个我熟悉的地方。

锁于心中的情怀是清秀的,干在脚下的情怀才最深厚。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只要一有时间,我更愿意到村里、到现场去“溜达溜达”。去年,镇上为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打造农村人居新环境,对镇区内近1500座户厕进行了“三格式”改造。每个户厕点位在哪?坑口是否堵塞封平?池内有无安装进出粪管?改造后加盖情况怎么样?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这些信息,我带着纸笔和手机,逐村跑,挨个看,每个户厕都力求有照片有存档。连轴转了一个月,摸清了每一处改造的具体情况,也不知不觉身上带了股“别样”的味道。有一次下村,村里的退休老书记杨书记就和我打趣说道:“管厕所的科长,你算是和我们打成一片了,身上都有了咱农村最有特色的味道了啊”。虽然是玩笑话,但在我看来, 只要愿意多在农村跑一跑,自然就会有农村的味道:春耕时扎进田野,身上就会有庄稼生长的味道,秋收时俯首大地,身上就会有稻麦成熟的味道。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热爱这片土地,就会把根扎下去,踩着泥土走,才能闻到泥土的芬芳。

否极泰来,常拥情怀而向阳生,最美的风景只会留给最坚忍的攀登者。农村工作细碎繁杂,有时候也会觉得压力山大。以前在信访办工作,每天接待形形色色的上访群众,为了及时化解和处理相关矛盾,加班加点便成了常事,每当夜深人静还坐在办公室的时候,无声的环境会把苦闷感、劳累感和孤独感无限放大,心中自然也是百感交集。但一想到曾经的满腔豪情,一想到老百姓上门时那种焦急且期待的眼神,心中不自觉地又冒出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自己往前走。处理老百姓的利益问题不就得理好情绪、耐起性子、带着责任才能干好么?在一点点适应和不断地坚持中,我心中的那些负面情绪也就慢慢地释然了。

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新阶段,为了及时了解一线最真实的情况,我带着工作队对全镇密集型场所进行了集中摸排,到数十户居家隔离人员的家里进行了实地走访,遇到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外地返乡村民也是必登门劝解动员......家人为我“总在一线”而感到担心,可若是作为管卫生工作的我都不能守好这一块阵地,还有谁愿意去坚守?心中带有责任,工作就有向前冲的勇气。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