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搭台 公益惠民唱戏 百花潭公园助力成都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

2021-04-19 14:39:08 作者: “文化+”搭

书画展览展示、诗歌诵读赏析、空灵鼓演奏、汉服文化交流互动、甲骨文知识普及……春光四月,走进成都百花潭公园,在诗意盎然中细赏美景、品读诗画如今已经成为常态,公园里人潮涌动,游客如织,公园已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书画展览展示、诗歌诵读赏析、空灵鼓演奏、汉服文化交流互动、甲骨文知识普及……春光四月,走进成都百花潭公园,在诗意盎然中细赏美景、品读诗画如今已经成为常态,公园里人潮涌动,游客如织,公园已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百花潭公园环境优美,文化活动非常丰富,周末让孩子在参观中感受文化的熏陶。”住在公园附近的王女士,有空就会带着孩子到公园游玩。

成都是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和“示范区”,正在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6大类公园场景已初步确定,百花潭公园是成都市打造城市公园的缩影,今年一季度,迎来多个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前来参观。

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指出,要把亮点变景点、市民变导游。当前,各具特色的“场景”正在重新定义成都的城市经济和生活,传统社区空间正向融地域、生活、情感、价值等于一体的场景延伸。2019年百花潭公园实施“寻香道拆围增景”和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打造了具有高颜值、生活味、高品质、国际范的首家公园城市家庭园艺生活馆。同时,以巴金文化为魂,慧园为主要载体营造书香园林特色,开设巴金书吧、巴金讲堂,艺术大师工作室,艺术长廊,戏曲剧场,融合多元功能,并注入文化内涵,培育出多种新业态。

百花潭公园的负责人表示,百花潭公园的拆围增景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场景营造的重要举措之一,意在让百姓体验更多更美更宽广的特色风景,享受更地道更安逸更舒适的公园城市生活,以口碑载道,宣传成都。

按照成都市的规划,在2020年已初步显现公园城市特点后,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到2050年,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方位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

百花潭公园的负责人说,百花潭公园服务成都市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理念,按照“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目标,围绕服务“人”,建好“城”、美化“境”、提升“业”做文章。一是服务“人”,按照“可进入,可参与”原则,结合寻香道拆围增景改造项目,拆墙增景,让市民游客在城市中感受自然清新;二是融入“城”,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派盆景技艺”,打造公园盆景特色,努力营造公园城市“新地标”;三是美化“境”,结合“老公园、新活力”三年提升计划,打造品质“城市文化艺术会客厅”,将绿色福利惠泽市民,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四是提升“业”,以盆景展销、生产、体验、研学、传承为核心实现盆景产业价值转换。

清明节前夕,为期2个月的国家名人书画展在百花潭公园拉开序幕。中国书协名誉主席申万胜、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香港凤凰卫视王鲁湘、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四川省诗书画院研究员张士萤、四川著名艺术家王易、四川文联副主席徐恒瑜、国家画院研究员王厚祥、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频、四川省书法协会主席戴跃、四川诗书画院研究员文永盛等书法大家的作品在公园里集中展出,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赏析。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法学会、中国文化艺术联合会、中国北京市委宣传部作为指导单位的第七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巡展)正在筹办。

百花潭公园相关负责人称,公园将每月定期举办书法交流会、“巴蜀文学”文学座谈会、1—2场专业摄影作品展、15—20场空灵鼓演奏表演与技艺传授、3—4场专业汉服文化交流传承活动以及常年展示国画、书法作品。这些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相关核心功能及活动都将在“问道荟•兰园”园区里展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