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行一二年级书包留在教室不背回家,杭州这所学校做到了吗

2021-04-19 10:43:48 作者: 试行一二年级

三年级进行书包减重,学生一个手指就能拎起书包。

今年3月初,江南实验学校宣布,将在新学期发起一场“书包改革”,学校一、二年级的学生,周一到周四可以不背书包上下学。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这场“书包改革”的试行效果如何?学生的书包真的被留在教室里了吗?家长又是怎样的反馈呢?

上周,江南实验学校举办了一、二年级“不背书包回家”试行反馈会议,邀请了多位家长代表、教师代表,一起探讨和交流。

放学后,书包整整齐齐留在教室椅子上

这场家校交流会安排在一间二年级的教室里,下午4点,学生都已放学,一个个五颜六色的书包整整齐齐留在教室的椅子上。美术用具、文件夹、餐巾纸、跳绳等学习生活工具,有的放在课桌椅下方的网筐中,有的摆放在教室后面的储物格内。

交流会开始之前,小学教学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冯丽娜简单介绍了学校一、二年级不背书包上下学的建议初衷和一个月来的试行情况。对于“不背书包回家”的倡议,家长持有怎样的态度?推进过程中最大的顾虑是什么?关于学校的课后项目实施,有什么建议?冯老师说,希望家长可以畅所欲言,不要有负担。

一位二年级学生的妈妈说:“孩子一年级的时候我就有想过,这么重的书包背来背去,为什么不能把一些东西放在学校里?因此学校提出不背书包时,我觉得还是蛮好的。”这位妈妈顿了顿,接着说:“但我属于焦虑型的家长,我很关心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课堂作业本做对了多少,有哪些是做错的,是因为什么原因错的。我觉得作业本、课本每天带回家,读一读,背一背,还是有必要的。”

“不背书包的倡议执行了一个多月,我们班里仍有三四个家长提出申请,希望孩子将常用的语文、数学课本带回去,翻看一下当天的随堂作业。家长坚持的话,我也尊重家长的意愿。”一位班主任说。

可不可以设置过渡期?

在交流会上,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个概念——“设置过渡期”。一位老师说:“我们班里大部分的孩子可以按时完成随堂作业,但也存在个别动作比较慢的学生,作业会像滚雪球一样积累起来。就像我们老师对孩子进行分层教学一样,在不背书包这件事情上,是不是也可以分步落实?”

另一位老师也频频点头表示赞成:“作业做得慢,有些是能力的问题,有些是态度的问题,要因人而异,进行辅导和帮助。”她分享了一个小故事——班里有个孩子很爱看书,经常只顾着看书而忘了要写作业,家长会督促他,学校里的作业在学校里做完。因为这位家长的坚持,加上不背书包的倡议,现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比开学初好了很多,能利索完成校内作业。

“很多孩子是有能力的,只是个人时间管理没有跟上。也有些孩子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确实比别人慢一点,我们也要调整节奏去适应孩子的成长。不背书包的举措,大方向是好的,落实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去寻找对策,形成合力。”

这位老师提议:“如果每个班里确实有几个孩子近阶段还做不到完全不背书包回家,是否可以设置一个过渡期,慢慢适应并最终达成不背书包的状态。”

变化也在慢慢显现

在不背书包的一个多月里,学生回家之后做什么?江南实验学校开展了悦读江南、健康锻炼、自主拓展等课后项目,很多变化也悄然发生。

一位语文老师说,语文组每周会给出阅读建议,推荐必读书籍、选读书籍,孩子们可以依据自身阅读水平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班级会定期进行分享、记录和反馈。“我们班第一次进行阅读分享时很欢乐,学生们自发地找伙伴、演故事,完全不依赖家长,感觉阅读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能够真切感受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一位妈妈说,目前从孩子的整体表现上来看,还是比较适应不背书包的。“一是减轻物理的负担,我们是双职工家庭,平时都是爷爷奶奶接送,不背书包之后,老人小孩身体上很轻松。二是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原来她写作业动作比较慢,现在因为有了时间的要求,会自觉加快动作,在学校里就做完,回来之后做一些阅读、锻炼、兴趣爱好的培养,能够达到应试教育和综合教育的结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