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里的咖啡密码

2021-04-11 12:36:59 作者: 海派文化里的

图说:上海商场里的咖啡馆 杨建正 摄

一粒小小的咖啡生豆,经过高温烘焙后,可以产生650种以上的香气,从坚果香、奶油香、焦糖香、花香、草本香到烟熏味、香辛味、苦味等等,是所有食品及饮料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种类最多的。这些香气飘在上海的屋里厢、马路上、商店里,成为一种城市的味道,淡淡苦味,浓浓香气,余韵绵长。

为期两周的2021上海咖啡文化周今天闭幕,但氤氲咖啡香愈发浓郁。美团大数据显示,3月29日至4月9日期间,上海地区平台到店餐饮咖啡消费总人次同比去年增438%,咖啡消费总额同比增337%;哔哩哔哩活动专题从3月26日上线以来,站内投递咖啡相关稿件19.8万条,播放量2182.2万次;抖音发起“到上海喝一杯咖啡”话题,站内总传播量5334万。

在上海,历史可触摸,文化可品尝。而要读懂海派文化,就必须解读咖啡密码。因为,咖啡是这座城市的独特名片,是产业和文化的重要链接,是城市温度的鲜明体现,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浓度与密度

图说:有数据统计,在全球50个国际文化大都市中,上海的咖啡馆总数已排名第一。杨建正 摄

漫步上海,你会发现,数量众多的咖啡馆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小小一杯咖啡,背后串联起了巨大的产业链,成为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第三空间”。

上海咖啡馆的浓度与密度有多高?上海交大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徐剑团队日前公布的《2020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报告》显示,自去年初至今,上海的咖啡馆、茶馆总数并未因疫情而减少,反而还逆势增长了10%,达到8200余家。

而《上海咖啡消费指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上海共有6913家咖啡馆,是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如果算上全家的湃客咖啡、肯德基的K Coffee等在其他业态中售卖咖啡产品的延伸业态的话,那么这个数字可能超过10000家。

上海的“每万人咖啡馆拥有量”则为2.85家,在全国排名第一。相比之下,纽约的数据为1591家,万人拥有量为1.86家。伦敦拥有咖啡馆3233家,万人拥有量3.69家。东京则为3826家,万人拥有量2.78家,由此可见,上海已经达到了这些全球城市的平均水平。

图说:崂山路栖霞路的十二街咖啡馆,是个典型的社区咖啡馆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

算过了上海咖啡馆的浓度,再来看一看它的密度。在上海的中心城区,有两片沿着延安高架南北两侧展开的典型咖啡馆聚集区。北侧的聚集区以南京路为核心,从外滩一直延伸至静安寺,呈条带状聚集;南侧则以淮海路中段为核心,并向南扩展至复兴中路,连片聚集。

两片咖啡聚集区的核心主街——淮海中路和南京西路沿线的咖啡馆数量分别达到了49家和41家,是上海咖啡馆数量最多的街道。新店、网红店、隐世小店以及品牌连锁,都能在这两个街道找到。

梅龙镇伊势丹百货的5楼,“有容乃大”咖啡馆不仅是周边白领的心头好,也是咖啡爱好者的“朝圣之地”。这里的咖啡豆两三周一换,考验的是咖啡师对不同豆子的理解和操作,造福的则是精品咖啡的发烧友。

开在淮海中路弄堂口的铁手咖啡(Metal hands),曾经入选全球前50咖啡馆。风靡咖啡圈的冰镇椰汁荷包蛋拿铁别致新颖,倚靠着窗边的长椅喝一口,是美好的咖啡时光。

在上海,像这样咖啡密度达到1.5家/100米的街道共有15条,既有网红时髦的愚园路、清新文艺的大学路,也有安静的背街小巷南阳路等,走到哪里都不缺一杯好咖啡。

成熟与专业

走在上海的街头,你不仅会发现海外咖啡品牌在中国的首店,也能看到众多独具特色的精品咖啡店,更有一些吸引全国游客前来打卡的“网红店”。

图说:愚园路上的一家网红咖啡馆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刘歆 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