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尚爱兰:教育蒋方舟,什么书都可以看,就是不许看作文选!

2021-04-08 14:03:22 作者: 作家尚爱兰:

尚爱兰,满族,教师,作家,出版有小说《永不原谅》,散文集《数字美人》《蒋方舟的作文革命》等。曾获首届“榕树下网络文学大赛”金奖,曾名躁一时的美女作家。女儿蒋方舟在她的培养和熏陶下,也成为了一名著名女作家。

蒋方舟,1989年生,中国青年作家、杂志副主编,曾任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主席。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此书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 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书,同年在8月起,在《南方都市报》开设专栏;2005 年4月,蒋方舟通过华师一附中自主招生考试,被该校提前录取,蒋方舟在该校的寝室已被命名为“蒋方舟创作室”;2008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2009年获得第七届人民文学奖散文奖。201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文|尚爱兰

蒋方舟即将上小学三年级,暑假的时候,她在看一本书,叫《小学生优秀作文选》。

我很奇怪,因为我家从来不曾买过这一类的书,我说:“你从哪儿弄来的这本书?”

她说:“是颜芳(一个同学,蒋方舟的好朋友)给我的。”

颜芳是一个很爱学习很爱上进的孩子,知道三年级要正式写作文了,赶紧买了一些作文选之类的书,自己先学一学,免得到时候写的作文不合规范跟不上队伍。

我问蒋方舟:“是颜芳借给你的,还是颜芳送给你的?”

蒋方舟说:“应该是送我的,这么长时间了她也没要,可能是忘了,反正她还有好多本呢!”

我把书胡乱翻了翻,认定跟我的武断推测基本一致:所谓优秀作文,并无优秀之处,大都是按模式化的方法训练出来的。而且这本书,看日期可知出版有好几年了,更显老套过时。我说:“你比他们写得好多了,你不用看了。我不许你看这本书,什么书都可以看,就是不许看作文选。”

这里说的“作文选”,是笼统地指某一类书,大都是按照“怎样写人”“怎样写景”“怎样写日记”之类,先进行亦步亦趋的指点,那些筋筋条条,很多是建立在个别的狭隘的经验上,妄图把它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写这些“指导”的人,自己并不经常动笔作文。如列的所谓“方法”,其实是最后达到的效果,比如应当简洁啊,应当略写啊,开头要生动一点啊——那就跟没说差不多。

指导完了,再给出一个符合规定的四平八稳的作文,加一些“此段融情于景”“第三段移步换景”“结尾升华主题”之类莫名其妙的点评。这类书,一般学生手中,都会有好几本。

蒋方舟上小学三年级之前,第一本书稿已经交付出版社,即将出版。这个时候,同年龄的孩子,作文还刚刚起步。蒋方舟赶在上三年级前写作,有很大一部分考虑,就是很害怕她受到“正规”作文训练的影响。

脑子里如果预选设立一个栅栏,一辈子都很难冲突出去。一些模式化的作文,看得多了,常常被固化到脑子里,牢牢生根,拿锥子也凿不掉了。

我说:“既然颜芳不要这本书了——我们也不要了,我来把这本书撕了!

我撕了几把,看看蒋方舟的反映,她似乎懒懒的不甚在意,说:“不看就不看,你也不用发疯吧。”

我无非是表明一个坚决抵制的态度,并非真的歇斯底里。本来想一把火绕了它,又觉得过于变态狂了。又想:让蒋方舟看看也没有什么,模式化的东西,懂一点也不坏,考试总要应付一下的一一我就是这么一个不彻底的人。

这本作文选其实没有尽毁,只是瞬时残破不全了。蒋方舟吃饭上厕所的时候,还是把破损的书页,小心地对在一起看。

此类“满分作文选”“金牌作文选”“优秀作文选”,是一种强势存在。小孩子很难不受到它们的影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