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批冷冻人诞生,他们是在交智商税吗?

2021-03-19 15:23:02 作者: 中国第一批冷

1

人体冷冻,听起来像是只有在科幻片里才会出现的词语。

但对于桂军民来说,这是一个生命中最重要的词汇。

2017年,他的妻子展文莲成为中国本土首例冷冻人,现如今正以头朝下的姿态,被保存在山东济南银丰生命科学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的一个不锈钢液氮罐中。

中国第一批冷冻人诞生,他们是在交智商税吗?

目前,全世界能够独立实施人体冷冻的机构只有4家,其中一个就是位于中国山东的银丰生命科学院。

在这里冷冻着10位中国人,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男孩只有13岁。

他们都在法律认定的死亡后接受了低温保存手术,“沉睡”于零下196℃的容器中。在这样温度下,一个细胞的新陈代谢将需要2400万年。

在-196℃的人们,生命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不算活着,但离死亡也还有距离。

桂军民今年53岁,四年前,他患有肺癌晚期的爱人展文莲被宣告临床死亡。

他与妻子的最后一面,是在山东银丰研究院,经过了55个小时程序降温后的展文莲,即将转移到液氮罐中进行长期冷冻。

只有10秒时间,隔着操作间的透明玻璃,桂军民只能看到妻子的头部。他本以为冷冻后人会变得如木乃伊一样干瘪,但展文莲的脸除了由于脱水而显得更小一点外,跟生前没有任何区别,“就像睡着了一样。”

桂军民当时心里长出了一口气:“我当时真想拍拍她的脑袋,起来吧,别睡啦!”。

这样的最后一面,让桂军民更加坚信,妻子还有机会被推出来,重新活过来。

2016年6月,展文莲发现颈部有个小疙瘩,去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当年12月,她突发脑出血,检查得知肺癌发生脑转移。此后,她的身体开始不可逆转地迅速衰竭。

2月做完手术后,为了让展文莲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桂军民将她送入了临终关怀病房。在与病房主任的一次偶然交谈中,桂军民了解到了人体冷冻。

“我本以为人体冷冻十分遥远,是只有国外有的高科技,结果回去一查,才发现中国的人体冷冻中心离我家这么近,开半小时车就能到。”

中国第一批冷冻人诞生,他们是在交智商税吗?中国首家人体冷冻中心: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

桂军民有些心动,他深知妻子一直都不赞成火化,“人假如到了那一天,角膜、器官都可以给别人用,一把火烧了多浪费。既然人要离开这个世界,总得留给别人点什么。“展文莲生病住院期间,还特地打电话给红十字会咨询过捐献器官事宜。

最重要的是,妻子“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即使到了最后几天,早已什么东西都吃不下的展文莲,依旧会乐观地把药片强放进嘴里,痛苦又坚决地嚼完咽下去。

这种劲头下,桂军民说不出放弃。

第二天,桂军民就动身去银丰生科院进行了实地考察。

紧接着,他开始在网上找资料,找专家咨询,尽自己所能地做功课,了解人体冷冻的原理、流程、价格......心里渐渐有了底。他开始和银丰的团队接触,详细了解了手术的操作流程、技术未来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风险等。

反复斟酌后,他决定试一试。桂军民做好了最坏打算——假如冷冻手术失败,就把还完好的器官都捐掉,然后火化,“大不了回到世俗的道路上”。

展文莲当时几乎失去了表达能力,只能说单字。桂军民趴在她床前,没有直接提“冷冻”字眼,而是问她:“你这个病现在无法解决,给你换个办法,你先睡觉,好不好?”妻子点头。“可是要睡很长时间,等你醒过来之后病就可以治了。”妻子掉下了眼泪,去抓他的手,说出单字“好,好”,事情就此敲定。

中国第一批冷冻人诞生,他们是在交智商税吗?展文莲住院期间的影像资料

亲朋好友劝他“遵循传统,入土为安”,就连最好的朋友也骂他:““人都这样了,你还折腾什么啊!”但桂军民一意孤行,任别人骂他痴傻,就是舍不下妻子。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