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延庆:冬奥医疗保障准备好了

2021-02-09 18:41:02 作者: 新春走基层|

近来,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医疗确保中心投用,将于2月16日(正月初五)迎来首场测验赛。2月5日,本报记者前往延庆区,造访坚守在冬奥医疗确保一线的底层作业者。

为便利身形巨大的运动员就医,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医疗确保中心将部分病房门框由原有2.1米调高至2.4米。健康报记者赵星月 特约记者鲁腾拍摄报导

医护人员已相继就位

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医疗确保中心坐落在北京市延庆区医院东部中心区域。现在,该中心58名医护人员已相继就位。

“中心共有7层,采纳挂号、查看、医治一站式服务,设置急诊、多学科门诊、冬奥专区病房、手术室等,并引入3.0T核磁共振成像仪等医疗设备,完成损害快速确诊……”中心门外,双语智能导诊机器人闪烁着大眼睛,向记者介绍中心状况。

跟着“他”的指引,记者一行进入一层急症救治中心。此处针对发热与一般病症划分为绿色、黄色、橙色和赤色4个不同区域,施行分区就诊,以防穿插感染。

当班护理、急诊科主管护师李晶晶告知记者,近期全员重复了解新引入医疗设备的操作流程,并承受外语练习,致力于为冬奥赛事供给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接近测验赛,中心每天确保1名护理、1名内科急诊医师、1名外科急诊医师值勤,其他门诊医护人员备班。而赛时,即使恰逢春节假期,医护人员也将24小时在岗。

“这是职责,更是侥幸。”李晶晶表明,从二零一九年的世园会到2022年的冬奥会,作为护理,参加医疗确保自己义不容辞,而身为延庆人,有幸见证两场全球盛事,深感自己的家园正向国际化跨进。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施行的一项研讨显现,11%的运动员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对此,该中心在二层设置骨科、神经科、心血管科、中医康复科等十余个学科门诊,尽可能满意差异化的就诊需求。

随后,记者一行在造访冬奥专区病房时发现,门框凹凸有别。“就算姚明来了,也不必折腰。”该院冬奥办公室联络员王玮介绍,为便利身形巨大的运动员就医,该中心将部分病房门框由本来的2.1米调至2.4米,装备的病床也相应加宽加长。

走出中心,王玮指向西南角占地210平方米的停机坪说,“这儿供紧迫转运。救援直升机从中心赛区抵达停机坪用时不到10分钟”。

雪场救助队建起来了

自上一年十月26日试运行至今,该中心已救治伤者42名。但其实,转运至中心前,紧迫医疗处置就已在赛区内打开。

相较院内救治,雪场救助面对极大检测。北京市延庆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尹文强说,医护穿戴厚重的滑雪服,背着10公斤的医疗箱,在疾风吼叫中踏着湿滑的冰状雪,不免重心不稳、跌跌撞撞,“站不稳,救治就无从谈起。所以,一方面,咱们在救援人员鞋底加装‘冰爪’;另一方面,也组建起一支练习有素的雪场救助队,让医护人员具有必定的冰雪运动技术”。

现在,已派驻了由72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雪场救助队履行赛道救治使命,以确保赛道造雪和赛前练习顺利进行。北京市延庆区医院胸怀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晓征便是其间之一。“此前毫无冰雪运动经历,初入雪场,遇坡势陡峻之处,几乎是四肢并用,每爬几步就狼狈不堪。”张晓征说,通过集训,自己已能在雪场高档道上滑行并打开救治。

“站不稳”的难关得以霸占,酷寒仍是应战。

“滴水成冰。”张晓征这样描述赛区的隆冬,“本年1月,山下平原继续在零下二十七八摄氏度左右,而山上更低至零下三十摄氏度。”

脸颊通红,双手冻僵,但这些都不是问题,最让张晓征心焦的是液体药剂遇冷结晶,比方防备急性肾损害的脱水药甘露醇。他回忆起一次紧迫救治,“一边是凝结的药剂,一边是急待用药的伤者,我干脆把药剂捂在怀中物理升温”。

处置往后,张晓征和队员们常是浑身湿透,滑雪服外沾满雪水,滑雪服内浸入汗水。“救治刚结束时,人还振奋着,湿冷不易发觉,但一脱离赛区,真是寒气刺骨,不过为了行将开幕的冬奥会,一切都值了。”张晓征说。

为建造者供给医疗服务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