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照进屋内,撒在靠窗的案台上……“铛铛,铛铛……”一位青丝白叟正戴着老花镜,靠在案台周围赶制风筝,左手固定钉扣,右手握锤击打,不一会儿就干完了一打。
白叟叫王佰友,是潍坊市坊子工业发展区王家庄子四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的老伴肢体一级残疾,下肢无法动弹,常年瘫痪在床。“区里给俺办了低保,老伴儿还有残疾人补助,也办了慢性病,一年下来也能收入1万多块钱……”本年68岁的王佰友说,基本生活有保证了,现在方针这么好,不能光等着吃喝呀!
王家庄子村向来有制造风筝的传统,村子里有几十家风筝厂,农闲时节找个活儿很便利。王佰友就跟老伴儿算计,不如就在家干点风筝加工的活儿,累不着还能多挣点钱。
说干就干,王佰友找到村里的风筝厂,把需求加工的风筝拿回家,老两口分工合作、“流水作业”。王佰友担任在风筝翅膀上钉上纽扣,再给风筝穿上骨架,老伴就担任将风筝装进包装袋,封好口就算完成了。做好的风筝交给厂里,厂里付出加工费,经过这一项,王佰友老两口每月能增加收入五六百元。
“上了年岁,眼也花了,可是能自己干点就干点。尽管挣得不多,但好歹也是自己挣的。”老两口儿不紧不慢地干着手里的活,累了就拉拉家常、看会儿电视。“自己挣得钱,花着更结壮!”王佰友说。
(群众报业·群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鹏 通讯员 徐琼琼 郭晓 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