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后的生活是怎样的?是安享晚年的悠然自得,是照看孙辈的天伦之乐,是周游世界尽享美食?如果这些都不是。
退休之后的“他们”更加忙碌了
他们,就是在灶台前工作了半个世纪的中国国宴大师们。
用一句玩笑话,几位大师们除了“三八红旗手”没有获得,其它的荣誉早已集于一身,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国务院特殊津贴等等。如今美食圈估计再也找不出比这五位大师更硬核的大师了。这5位大师年纪加起来300多岁,从业年限最短的也有48年,最长的已经50年。
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坚守在同一个岗位上,而且直到今天,依然对烹饪工作饱含热情,他们却说:“还没有做够!”这是5位国宴大厨共同的感受,他们性格各有不同,分工各有侧重,却相识几十年,亲如兄弟。
孙立新,性格亲切温和,熟悉他的人还知道他的一个别名“孙温柔”。他是一位很有情,也很用情的长辈。每当谈到回忆,谈到亲情,谈到感恩,他就会瞬间打破羞涩,像爸爸一样,分享他对于情字的理解。
孙立新有一道“水汆鸡蛋”。是的,不用一滴油,绝对的健康,难道国宴有这道菜吗?当然不是,这是孙立新奶奶的拿手菜,几十年过去了,这个味道依然是最熟悉的味道,鸡蛋入口细腻软滑,不油腻不夸张,就像是奶奶轻柔的话语和不尽的唠叨,离不开也忘不掉。
顾九如,在全聚德工作半辈子,严肃、严格、严谨就是他的标签。每次在工作现场,主料、备料、盘子、刀具,就连擦萝卜丝的擦板顾老师都是自己带了两个,只为了看看哪一个擦板的粗细更合适做这道腔骨干贝萝卜汤。
顾九如常说,厨房如戏台,厨师如演员,只要掌勺后那就得是个角儿,进入状态才能炒出好菜。
孟宪斌,是5位国宴大厨中年龄最小的,常说,“我听哥哥们的。”听哥哥们的,是在平时的生活中,真正站在操作台前的时候,孟宪斌是很有自己想法的人,而且做的菜品“以少见长”。就是用最少的调料,发挥食材的最长处。孟老师的菜讲究食材的选择和烹饪技法的极简,食鲜不见鲜,似乎什么都没有做,但似乎什么都有了。
有一次,孟宪斌做了一道鱼肉狮子头,他很自豪地说这是一道获奖菜,而且为了做好狮子头,各种各样的鱼都被尝试过,后来发现鳜鱼和鲈鱼是最合适的。鱼肉狮子头,鱼肉之鲜是主要的味道,而清汤的辅佐更是妙不可言。
王素明,是5位国宴大厨中唯一一位面点大厨。每天面对白花花的面粉,不会无聊吗?王素明话不多,笑一笑说:“钻研进来,就有意思了。”说完,王素明拿起了刚刚炸好的油条,对着灯光看了看,油条全身通透,没有死结,王素明说:这才是合格的油条。王素明还表演了薄如纱、可以看报纸的馄饨皮。看到馄饨皮展开,清晰看到纸上满篇的5号字那一瞬间,所有人都不禁感叹:“这才是功夫!”
郑秀生,在北京饭店工作50年,每天精力充沛、满面红光。当提问郑秀生为何是总那么开心?似乎从来没有觉得累。郑秀生回答,“怎么不累呀,但不能让大家看出来,好或不好的状态都会影响带动大家。所以,必须每天都开心。”
美食的传承,不仅是味道和烹饪技艺的传承,更是一个个感人故事的传承,和继续感动他人的传承。手艺人的手艺,传承下来才是手艺的意义。有人愿意教,有人愿意学,才能得以传承。几位国宴大师正赶上短视频爆发的年代,科技与新的传播模式,让他们的手艺得以最大限度的传播,从传统一对一的传授,到短视频平台数以亿计用户规模,不仅没有让几位国宴大师畏惧,反而更加兴奋更加激情的投身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