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的浪费变消费 市场规模达万亿元

2020-12-03 15:23:27 作者: 闲置的浪费变

这几年来,国内循环经济发展,有几个很醒目的政策节点:支持共享经济,提倡垃圾分类,倡议光盘行动。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围绕衣食住行,是聚焦普罗大众。

一个无闲置社会的建立,有赖诸多无闲置城市的实践,而要诞生无闲置城市,往往需要无闲置小区先行,而这背后站着的是个体。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看来,闲置物品循环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当然,只有个体理念觉醒也不够。10月,《瞭望》杂志做了一篇题为《教材浪费惊人》的报道。文章指出,二手教材面临流通难题,核心困境是“存在产业链梗阻、供需匹配成本高、二手教材卖家或遭遇法律风险等堵点”。其实,除了交易成本,还有政策堵点。比如,对一些回收商家而言,闲置物品大多从民间个人手中回收得来,无进项发票,但是销售要按全额征税。

这意味着,闲置交易平台从一开始就面临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选择。如果说3C数码等高价值标品因为模式简单,还有平台涌入,要进入服装等更多非标品类,则难免陷入“赚个吆喝”“交个朋友”的窘境。

中国人历来惜物,正所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只不过,经历几十年经济高增长,伴随物质财富迅速积累,人们习惯了消费上“追新”,国内闲置的产品有时超越想象,由此带出诸多浪费问题。可喜的是,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共享经济的普遍实践,新的消费行动在诞生。许多人意识到:物品的价值不在沉睡而在流通;物品的使用可以比占有更有价值。从省吃俭用型物尽其用,再到今天共享型的物尽其用,惜物的传统没有变,但新的消费行动在不断铺展开。(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