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渔民兄弟远赴东北“赶湖”

2020-12-03 09:20:53 作者: 武汉渔民兄弟

汪开胜(右)和汪开刚两兄弟。

长江日报记者胡胜 摄

汪开胜和汪开刚在东北下网捕鱼。

东北渔民供图

清晨穿袄子,中午穿衬衣,一整天漂在广袤的湖面上捕鱼,时不时还要应对刮来的六七级大风。年过六旬的武汉渔民汪开胜渐渐适应了这样的外地生活。

从武汉梁子湖到黑龙江连环湖,从江汉平原到松嫩平原,2400多公里的距离,没有阻挡住他们的脚步。长江禁渔,今年7月1日,武汉下达“禁捕令”后,“水上人家”获得了政府的补贴和安置,大多数已上岸。但66岁的汪开胜和小他12岁的堂弟汪开刚却闲不住,他们选择了远赴东北,继续捕鱼、劳作。

■ 花一个月“赶鱼”,3个月捕捞上百万斤鱼

连环湖位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泰康镇西南约18公里处。18个子湖,湖湖相连,总面积840多平方公里,是梁子湖的3倍多。

7月动身,10月底回汉。汪家兄弟连续3个多月在连环湖捕鱼,起早贪黑,晚上住在当地。11月28日,兄弟俩打开话匣,说起东北捕鱼的经历。

“凌晨3点天就亮了,天黑得却更晚。”汪开胜回忆说,连环湖水面纯蓝,湖里人工养殖的鱼很肥美。

当地人把捕鱼叫做“赶湖”。几万亩的湖面,几艘渔船往往需要“联合行动”。拉动渔网,追赶鱼群,把鱼赶拢到一个区域。聚拢鱼的过程,至少需要一个月。

追赶的过程中,行船速度不能快,太快了鱼群受惊,四散逃窜,就不能按照指定的路线游。晚上停工休息,要用三道以上的网拦住鱼群,防止有些劲大的鱼冲破鱼网。

鱼群最终被赶进安排好的鱼箱中,看到鱼被围拢跃起的那一刻,是汪开胜捕鱼时光中最兴奋的时刻。所有辛劳等待都有了回报。

他还学会了抖音,用小视频记录下东北捕鱼的日子。3个多月时间,汪家兄弟捕捞了上百万斤鱼。

■ 看到鱼游动的姿势、落水的声音,就知道是什么鱼

大风天气是对武汉渔民的第一大考验。武汉湖面的风,最大也就四五级。可在连环湖上,六七级风很常见。

“当地的说法,一天无风三天风,一周总有两三次,会碰到大风天气。”汪开胜说,有时天气预报也不准。在湖面上,发现乌云滚滚、风向不对时,就得赶紧返程。好在机械船行驶快,十几分钟,都能返岸。

温差也是考验。

汪家兄弟每次出门捕鱼,都得带上四季的衣服。连环湖区域天蓝通透,紫外线特别强烈,渔民们都被晒得黝黑。

连环湖当地汉、蒙、满族居民杂居,武汉渔民曾请了2名满族渔民协助作业,大家相处融洽。“不捕鱼的时候,大家最喜欢一起吃饭喝酒,满族渔民酒量好得很。”汪开刚说。

汪开胜在家时一天两餐要来点小酒。但是在外捕鱼,他有两个原则:中午不喝酒,不和老板喝酒。

“在山识鸟音,在湖识鱼情。我们看到鱼游动的姿势、落水的声音,就知道是什么鱼。”汪开胜说,湖北渔民技术好,因而在连环湖很受欢迎。如今,在连环湖捕鱼务工的湖北老乡已有100多名。

■ 长江要休养,“老岔”兄弟三赴东北探路

在去东北前,汪家兄弟都是武汉牛山湖畔闵家嘴渔业队的队员。

汪开胜在队里有个外号,叫“老岔”。湖北方言“岔”,有“多管闲事”的意思。“他为人爽快,谁需要帮忙,他都乐于去管一下。”汪开刚这样评价大哥。

早在5年前,“老岔”就带着堂弟去东北探过一次路。

2015年6月,牛山湖进入禁渔期,听说辽宁丹东合隆水库需要人帮忙捕鱼,汪家兄弟就动身前往。水库养殖鱼规模较小,干了个把月,俩人就返乡了。

2016年,汪家兄弟第一次去规模大得多的连环湖捕鱼。“风大浪急,我们曾亲眼看到一场大风把别的渔民船掀翻。”那年陪丈夫汪开刚一同去连环湖的闵运枝回忆,“剧烈的大风,让渔船一下被掀到浪尖上,一下被砸到浪底。只觉得船在颠簸中发出‘哐哐’的巨响。心都要被甩出来一样。”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闵运枝文化程度不高,可对这首诗感触很深。第二天,闵运枝就返程回武汉,并劝阻丈夫不要再去东北捕鱼。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