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连破50起命案积案!

2020-12-02 05:58:18 作者: 今年,连破5

“小卢啊,我那起案子,你如果破了,只要抓到人,温州的酒店你随便选,我私人请你吃饭!”温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走廊里,一名老刑警“拦”住了重案大队大队长卢立锟。还等不及小卢回话,老刑警拍拍了他肩膀,呵呵地笑着走了。

小卢没有动,一米八的寸头大个子,像座山似的定在走廊里。“我会选酒店的……”他盯着老刑警的背景,默默应下“承诺”。

卢立锟知道,在老刑警的笑声背后,那起未破的命案是他无法解开的“心结”。老刑警们“固执”地认为,那就是他们欠下的“债”。欠债,总要还,一年不行就是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于是,一代又一代的刑警,接过上任递过来的“接力棒”,紧盯命积案不放。

今年,卢立锟和刑警兄弟们,在老一辈刑警用双脚搭建起的“轨道”上,搭乘着刑事技术高速发展的列车,追赶着时间的脚步,连破50起命案积案。

在昨天发布的首月月度“平安之星”, 卢立锟入选。

机缘巧合吗?

“这起案子,你们去贵州再比对一次,不行就去广州、上海、江苏,那都是务工者的聚集地……”2020年5月,在温州瓯海区刑侦大队会议室里,卢立锟从会议桌上整整齐齐的案卷材料里,选出了其中的一份。

2020年初,公安部组织开展“云剑-2020”行动,强力推进命案积案攻坚。这对卢立锟所在的重案刑警们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自2016年以来,温州破获命案积案的数量,也都是全省第一:2016年13起、2017年21起、2018年15起、2019年12起……而“云剑-2020”行动,让卢立锟所在的重案大队,有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去“还债”了。

行动伊始,恰逢疫情,卢立锟决定先做好前期准备,他布置各县区大队仔细梳理积案,整理案卷、档案、物证,将积案分为有条件和条件不足两类。

卢立锟在瓯海选出那份案卷,被归在了“条件不足”那类。这是一起2005年的命案,在一个未完工的工地二楼,一名15岁的小女孩,被钝器击打头部后致死。案发时,现场没有目击证人,也没有监控。

线索少到,只有当年提取到的一枚指纹。可在数以亿计的全国指纹库中,这枚指纹足足“翻滚”了15年,都没有“冒泡”。

“再试一试吧。”卢立锟不愿意放弃,这些年,他时刻关注着刑侦技术的发展,他知道这其中存在着一些技术壁垒。这枚指纹,在全国的库里比对,数据量太大了,如果能在嫌疑人曾生活的城市进行比对,数据库相对小,命中率会高很多。

谁都没有想到,他们的“运气”会这么好。5月,瓯海刑警赶到贵州,竟然一击即中:嫌疑人在深圳生活。这起命案成功“收官”。案件破获之后,有民警感叹——“真是机缘巧合啊……”

“不,才不是”

“这哪是什么机缘巧合?”卢立锟心里清楚,如果没有当年刑警们扎实地走访记录、认真地提取现场的物证,刑事技术发展得再快,也无“用武之地”。

那是重启1994年盗窃转抢劫杀人的案件。

1994年7月的一天,嫌疑人走进温州某区的一个小卖部,拉开抽屉拿钱时,老板娘回来,大喊一声“抓贼”,嫌疑人连捅老板娘几刀后逃跑。警方大范围排查走访,只得到一条线索“嫌疑人是四川人”,其余名字、身高、长相等全都没有。

还有没有什么遗漏的线索?重案大队决定请回当年侦办案件的主办刑警。

“你等我找一本笔记本,马上就来!”一名老刑警赶到时,卢立锟看到,那是一本翻得有些旧、却非常整洁的笔记本,里面的内容让年轻刑警“开了眼”——

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当年他走访过的人,大多数名字后都是“x”,只有其中一个四川人的名字和身份证号后,被打上了五角星,还有一行注释小字:讲话吞吞吐吐,可能有线索。

“我找了他7、8次,他都不愿意说,第二个月,他不干了。”老刑警叹了口气,“我一直觉得不放心,你们再查查。”果不其然,多年过去,这名知情者终于肯开口了,温州警方根据线索,很快在重庆抓到了嫌疑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