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耒阳:“四培四争”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2020-11-19 02:41:33 作者: 湖南耒阳:“

谭新英养殖高山鸡稳定脱贫增收。

王烽和妻子在养猪场商量工作。

黄盛才正在整理茶山。

红网时刻 通讯员 连帆涛 蒋能清 记者 石珊 衡阳 报道

“不光自扫门前雪,还扫他人瓦上霜。”“不等不靠动手干,一年收入十几万。”“昔日过年赊斤肉,节日送出一头猪。”“一辆三轮伴病妻,生死相依二十年。”走进耒阳广袤的乡村大地,很轻易便收集到这些新时代民谣故事。

这是耒阳市构建“四培四争”动力机制,即培养好习惯,争当清洁卫生示范户;培养好精神,争当勤劳致富示范户;培养好品德,争当感恩社会示范户;培养好家风,争当和睦家庭示范户,不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的一个个真实故事。

培养好习惯,扫除惰性美家园

蓝天、青山、碧水。耒阳市亮源乡清澈秀丽的关王塘水库坝下,积明村5组贫困户刘丹丹的院子,绿树玉立,干净整洁。

然而三年前,她家却没这般清爽,因为她不幸患了白血病,家被折腾得满目疮痍,凌乱不堪。

得益于国家扶贫政策和工作队的帮助,加上自身努力,她不仅病情好转,还脱了贫。

“邋里邋遢,不讲卫生,这可能是得病的因素之一。”刘丹丹说,“病好了,脱贫了,人的精气神也好了,我要用行动来保持这个好状态。”

“四培四争”中培养好习惯,争当清洁卫生示范户,就是引导广大贫困户根除不讲卫生的坏习气,重塑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和进取状态,并固化为好习惯。

刘丹丹不仅把自家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带头帮助其他贫困户养成坚持打扫卫生的习惯,保持清洁优美的人居环境。在她的影响下,那些一屋不扫的贫困户,不光自扫“门前雪”,搞好门前“三包”,还管他人“瓦上霜”,大搞环境“四清”,让乡村卫生整治蔚然成风。

“摆脱惰性、消除不讲卫生的坏习惯,是需要精神动力的。”亮源乡党委书记李曙光说,“好吃懒做没了,蓬头垢面不见了,脱贫的动力就不会减,脱贫才会长久。”

导子镇沙明片高峰村谭新英,因老公打工患上尘肺病而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耒阳市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她用高山稻养殖高山鸡,实现了脱贫致富。热爱生活的她不仅在屋前屋后栽花种草,还沿着盘山公路种上了一公里月季和芙蓉花,让人一进山就觉得清爽,对她养的山鸡品质也更放得了心。

培养好精神,激发斗志勇致富

清池碧水,暮色苍茫,马水乡燕中村9组阳英初的身影倒映在山塘中,他正在抢天黑前打草喂鱼。作为村里的贫困户,阳英初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享受了扶贫政策的温暖和照顾,开始也很知足,认为勉强度日可以了。扶贫工作队队长刘桃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反复引导他“政府帮的是引水,自己努力才有活水来”,终于让他认识到“等、靠、要”政府的帮扶不是长久之计。在扶贫工作队的帮衬下,2018年他搞起了“三种三养”,即种水稻种油菜种花生,养鸡养鸭养鱼,2019年来收入近十万,稳定脱了贫。阳英初现在逢人就讲:“人穷志不能短,过去我还是精神上矮了一截,现在我尝到了甜头,一定靠自己的双手不再返贫了。”

要挖穷根先抽懒筋。巩固脱贫成效,靠的就是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长坪乡大元村16组贫困户黄盛才结婚不久,妻子患脑骨结核,做了开颅手术,致使债台高筑。老婆头颅装上了钢盖,黄盛才心里装进了秤砣,一蹶不振过上了贫困户的生活。驻村工作队数次夜访他家,给他打气提劲,释疑解难。头脑本就灵活的他终于换了思路,不再眼巴巴地盯着政府那点有限的救济金。养猪和种黄花菜、生姜、油茶等,样样都干,每年也有了4万元以上的收入。依靠勤劳脱贫的黄盛才在乡里的座谈会上谈感受说:“政府补贴一点是一点,不经用,要想致富细水流,唯有汗水是活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