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显本色——记舞阳县文峰乡李斌庄村香菇种植户张德山

2020-11-16 19:17:02 作者: 小康路上显本

经过不断探索实践,他对香菇菌袋杀菌和出菇方式进行了改进,感染变质的菌袋明显变少了,现在成品率能达到95%,甚至98%以上,人工成本也下降了,为让香菇种植成为家乡经济发展壮大的支柱产业,他主动将自己掌握的种植技术无偿提供并推广给周围的人,想着带大家一起致富,加上国家的扶贫政策给力,通村道路修了、电话网线接进来了,还有各项帮扶政策,现在他们村香菇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乡亲们也获得可观的收益,周边村民了解之后,慢慢的都开始了香菇种植。近些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报道,他们村的香菇种植也越来越有名气,成为了远近有名的香菇种植基地。来他们村参观学习香菇种植的外地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不少人在他们村扎根安家,租地种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在外出打工,在家发展香菇种植事业。

与此同时,自己的香菇种植规模也越做越大,最多时,他在周边发展一二十个香菇种植基地,年种植香菇达200多万棒,都由他负责提供菌种、辅助材料和技术指导,自己被乡亲们称为“香菇大王”。

1996年他成立了“德山菇业”公司,有木屑加工厂,年生产木屑500多万斤。香菇种植辅料经营部,供应本村及周边菇农2000多万棒。菌种厂,年生产菌种二十多万斤,保证了种菇农户有优质菌种使用,菌棒生产三十多万棒。保鲜库二座。年销售香菇五十多万斤。2011年组建了舞阳县山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年山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香菇通过商检部门的认证,获得了香菇出口资质,使他们的香菇不光在省内国内销售,还直接出口到韩国,为菇农增加了收入。

致富不忘众乡邻、携手共奔小康路

饮水思源,作为一名党员,他总认为离开部队只是战场的转移,无论身在何处,都要保持军人本色。可以说,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他现在事业的发展,为此自己常怀感恩之心,常思报恩之道,更没有忘记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此,主动将自己掌握的种植技术无偿提供并推广给周围的人,带着大家一起致富,即便贴工,贴钱都值得,自己都无怨无悔。

贫困户张禄军,之前就小规模的种香菇,但是,技术跟不上,经常连本都保不住。了解情况后,他主动赊给张禄军1.2万个菌棒,手把手教他种香菇,并经常到棚里面给他技术指导,张禄军的香菇种植很快见了效益,2015年,他家的香菇卖了5万多块钱,一家人摘帽脱了贫。如今,张禄军年种植香菇近5万袋,不仅自己致了富,每年还能给村里提供十几个就业岗位。

村民张付顺,家庭困难老母亲常年有病,两个孩子上学,家底子薄,种香菇没有资金、没有帮手、没有经验、没有技术。他针对张付顺家的实际情况,先是精神上鼓励,树立其战胜困难的信心,在此基础上赊销给他种料、提供技术,帮扶张富顺的香菇种植一步步他发展起来,现已达年11万棒种植规模。近年来,他先后帮扶了30余户贫困户,年赊销给贫困户的棒袋等物资达80多万元。几年来,通过帮助贫困群众、捐资助学、慰问孤寡老人等,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舞阳县香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了当地香菇产业的发展,张德山的努力和付出自己也赢得了当地干群的一致认可。

实践与感悟

他香菇种植二十多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先后

改进灭菌锅,从起初的每锅500棒,到现在的一锅12000棒,从时间上能提前二十多天,从能源上一锅能节省5000多元。

探索实施木屑养菌,菌种从起初的枝条改进成现在的木屑,大大提高了菌丝萌发率。菌丝萌发得越快,菌棒感染的机率就越小,成品率就有了很大提高,种菇的效益就增加了很多。

建养菌棚,起初种植香菇养菌是在房间里培养。到现在养菌在大棚内培养,一个大棚能种一万多棒,这一项就解决了想大力发展香菇,找不到房间,没地方养菌的瓶颈。

改造出菇棚,由当初一个棚能装5、6百棒,现在一个棚能装一万多棒,推动了从庭院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