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法官马敬的进阶之路

2020-10-25 05:59:34 作者: “快手”法官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文/图

□ 通讯员 王圣淼

马敬梳理相关案情的争议点。

11年前,她初来乍到,好问问题的她那张小圆脸总是有点红,大家喜欢喊她“小苹果”。

11年后,她化身结案“小快手”,连续两年夺得庭里的结案状元,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速裁法官。近日,她还获得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组织的“百案云庭”专项业务技能比赛银奖。

她是马敬,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一名女法官。

马敬进入法院系统的最初3年在海淀法院山后法庭担任法官助理,经手的多是家长里短的案件,随后进入劳动争议庭,接触的多是冷门又小众的劳动争议案件。

那时候的她,问题无处不在,分分钟变身“问题少女”,从劳动法中最基础的21.75天的来源,到综合工时如何计算,她全天候随身携带涉及劳动领域的法律汇编、会议纪要和政策文件。她总是在法官会议上不停地提问,充满胶原蛋白的小脸在讨论加辩论的过程,逐渐圆润透红,“小苹果”的称号由此横空出世。

2016年,马敬的30岁如期而至。那一年,她披上法袍,如愿成为一名员额法官。

独立办案的第一年,当时的劳动争议庭庭长李盛荣对马敬撰写的每一份判决书仔细把关,逐字逐句地调整修改,265件案子无一被发回改判。

马敬(左)正在询问当事人。

不久,“小苹果”就开始向“数学家”进阶,法台前、书桌前必备计算器,随手抄起来便噼里啪啦一顿算,手机自带的计算器荣登她最爱用的软件前三名。从各种工资计算基数、社保费用核算,到「Σ」求和函数,再到毛利润、净利润、成本分摊、提成计算,各种明细信手拈来。偶尔还会被徒弟“吐槽”计算表格实在太宽,连A3纸都不够打印,开庭笔录精确到标点符号还要吹毛求疵。

“我是一个自带强迫症,敢较真儿的法官。”这是马敬给自己的定义。

曾有一位患有智力障碍的保安,将拖欠工资的保安公司起诉至法庭。开庭当天,20岁出头的小伙子全程低着头,紧张局促地不停搓着双手,说话吞吞吐吐,却坚定表示自己在一个仓库任职,保安公司则矢口否认。

劳动关系无法证明,当时已怀孕8个多月的马敬果断决定实地勘查一探究竟。驱车一个多小时后,她带着小伙来到了30多公里外的物流仓储大院。

回到曾经的工作地点,保安小伙双眼放光,马上指出了站岗位置、打饭窗口和收费窗口。马敬挺着肚子走了20多分钟,脖上挎着单反相机,不停地拍照取证。进入宿舍前,保安清楚地说出了房间构造、床位及生活用品的摆放,他还记得曾有哪些同事和他同住。打开门一看,果真如此。

在实锤面前,保安公司当场支付了拖欠已久的工资。

时隔两年,保安公司再次坐在了被告席,原告则换成了一名60多岁的老大爷。马敬看着似曾相识的卷宗,心里有谱儿了。她提前嘱咐书记员,如果开庭时保安公司依旧不承认劳务关系,我们“杀”他们个措手不及,直接实地考察,说走就走。

马敬在法庭上。

果不其然,拒不承认的戏码再次上演,马敬冷静地说,“原被告双方把手机关机上交,我们立刻去现场勘查”。

书记员秒懂深意,起身就回办公室做准备。只见马敬慢条斯理地说出了保安公司的办公地点,挑明两年前就曾审理过这家公司的案子,接着持续释明作虚假陈述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被告代理人的神情变得慌张不安,请求打个电话。没等书记员从楼上下来,被告代理人当场同意调解。

2019年,第二速裁团队成立。马敬“转身”成为一名速裁法官,专门审理劳动争议类速裁案件。

“一审一书一助”的传统铁三角模式向“1+N+N”转变,送达员、人民调解员、特聘调解律师、工会等行业调解组织也嵌入速裁团队。这考验了速裁法官定分止争的业务能力、快速甄别案件的好眼力,还有带领团队大步前行的领导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