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一个王朝的昌盛兴起往往伴跟着另一个王朝的衰落衰败,爱新觉罗氏坐上了紫荆城里的王位,而朱明皇室的后嗣,天然就沦落街头。
清军入关
在明朝消亡后,就有这么一人,身为宗室子弟,为了保全自己,装疯卖傻,隐姓埋名,乃至最终遁入空门。
他的姓名叫朱耷,宗谱名为朱统。但人们往往知道的是他的另一个姓名——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像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他生长在宗室家庭,并且父亲和叔叔也都是明末享誉一方的画家,所以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表现出极不寻常的艺术天分,八岁作诗,十一岁能悬腕作画写米楷,可谓神童。
但好景不长,明崇祯十七年,大明亡了。朱耷的父亲也在不久后逝世,此刻朱耷十九岁,少年的心中充满着郁闷、悲愤,国仇家恨不得报,无以寄予,只得在山野间潜居。顺治五年,朱耷妻子亡故,他便剃发为僧,此刻起号为雪个、个山、个山驴,都包括一“个”字,显示着他只剩一个人,孤单寂寥。
八大山人著作
在绵长的年月里,朱耷日子清贫,不修边幅,一度精神失常。他喜爱喝酒,动不动就把自己喝醉,疯疯癫癫的,所以清朝的官员也并没有把他放在心上,而是让他自生自灭。李白斗酒诗百篇,而朱耷一喝醉就开端作画,大笔挥毫,一画便是十几副,谁来求画都给,有求必应大方相赠。
直到中年,朱耷为了“觅一个安闲场头”,改信道教,来到了南昌郊外的天宁观,改名青云圃。2012年,江西一个作家依据八大山人的生平材料创作了剧本,携手一位台湾导演,拍照了一部名为《八大山人》的电影,首要取景地就在青云谱(清朝嘉庆二十年改“圃”为“谱”)。在成为和尚十三年后,朱耷又成为一座道观的观主,亦僧亦道,可见其并不是忠诚的宗教信徒,而是凭借僧道的身份来躲避对明朝宗室的政治虐待。在道观,他度过了约二十多年,晚年则又重回寺院,长时间的压抑日子令他苦恼郁愤。
青云谱
疯癫往后,便是痛定思痛,他挑选背过身与世隔绝,把自己孤单的魂灵安放到他的画中去,所以他的画常常荒诞夸大、雄奇隽永,齐白石就从前发出过“此生余恨八大山人不能见我”的慨叹,而此刻,他已到花甲之年。
也便是在这个时分,他把自己的号改为八大山人,跟着他的著作撒播,八大山人也成为他最被我们熟知的名号。
为什么叫八大山人?朱耷在为书画落款时,往往把“八大山人”这四个字连起来写,仿佛像“哭之、笑之”的形状,以此来表明他心里的啼笑皆非的苦楚,以及日子时势的无常。他还有个弟弟,名号为“牛石慧”,把这三个字用草书连起来写,很像“生不拜君”的字样。
哭之笑之
最重要的是,把朱字拆开,便是一个“牛”字和一个“八”字,恰巧便是他们兄弟二人名号的最初。他们就用这样无声的方法,来痛诉清王朝对朱明子孙的压榨,以及表明对满清誓不平从的心境,国恨家仇必不能忘,用心良苦。
并且,在八大山人的著作中,常常能够看到一种独特的符号,仿佛像一只仙鹤,实际上是他用缩写的方式写出的“三月十九”四个字,而明朝,正是消亡于甲申年三月十九日,崇祯帝于当日带着百般无奈与坚忍,走上了皇宫后的煤山。
八大山人终身对明朝忠心耿耿,虽然国破家亡,他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从不愿与清朝协作。他的终身是悲愤的终身,是孤寂的终身,唯有书画,才干抒情他的满腔悲愤。每一笔,每一划,他的著作都带着一种生命的痛感,一种于世独立的桀骜、一种离根漂荡的孤凄、一种朝天呼吁的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