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讲人生的一首诗,短短8句话充满哲理,值得一读再读

2021-01-02 17:45:41 作者: 白居易讲人生

【引觞闲谈】

唐代之前的古人,关于人生并没有什么特别清晰的观念,他们仅有的主意便是活着,多活一瞬间。

后来释教传入,人们的思想也渐渐开展,走出了乐生恶死这个圈子。其实这样说并不公正,乐生恶死仅仅一部分对人生的情绪,还有一部分人现已有了自己的崇奉,或许在那时可以叫做“道义”,他们可以为了自己心中所崇奉的东西沉着赴死,如春秋时期的“士”。

所谓的乐生恶死,更多地体现在民间的文学著作中,他们的思想比较简单,或许写神仙,仙界,人们得以与之交流而取得长生不老的才能,或许写灯红酒绿,尽力让自己时间短的人生愈加的充分而高兴。

唐代开端,或许最早从魏晋南北朝的文人开端,人们开端有了关于人生的考虑。

活着,当然不能为了活着而活着,那样没有意义。那么,咱们应该怎样活着?

【临其诗境】

今日咱们来赏识白居易的一首诗,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大诗人,他的诗篇以理解通畅为特色,后来的苏轼点评“元轻白俗”,其间的白俗便是指白居易,不只言语风格上俗,其体裁和关注点也往往俗。

用现在的话来说,应该是愈加接地气,所以与北宋那群文人是有些不同的。

今日这首诗叫做《放言五首·其五》,也便是这一组诗的最终一首。这一组诗主要是抒情白居易自己一些关于国际和人生的观念,比较闻名的如“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在第五首诗中,白居易论述了自己心中的人生观,大诗人眼中的人生终究是什么姿态的,咱们又该怎么过好这终身呢?

在这首诗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经典原文】

放言五首·其五

唐代:白居易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条分缕析】

那巨大高耸千年耸峙,很多帝王封禅敬仰的泰山,不能欺损人间毫末之物。

短寿的颜子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亦没有仰慕得道长生的老子与彭祖。

松树可以有寿千年,可依然逃不过红尘的规律,千年一过,化作尘灰,随风散入林间,无人记住。

槿花以花期时间短著称,即便只敞开一日,却也开放出了终身的光荣。

看完这四句,不知道咱们心中有什么感受。白居易将人间距离极大的几个人和物挑了出来,摆在一同,泰山与毫末,颜子与老彭,松树与槿花。

其实,这几组的比照都围绕着一个相同的主题,千年与一日。

千年好,仍是一日好,现在来问咱们,大约仍是千年更好。究竟老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能活着,当然仍是活着好。

但是文人与文学之所以巨大,便是他们可以看穿这一层,他们在心中,在著作中构建出自己的一方六合,站在红尘之外,所以看穿存亡。

千年与一日,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

后边4句是白居易对此的解说:人间的人们,何须由于贪恋红尘富贵而常常担心死这件事,也不必由于厌弃本身而漫漫无终,厌世如死灰。

所谓存亡,人的生来死去都是一场幻梦,那么幻梦中的人,他们的哀乐又算是怎样的情感呢?

到了这儿,现已显着上升到了哲学层面。这样的观点或许有些过火,应该也仅仅白居易一时颖慧所至。人生当然不是没有意义的幻梦,不过把视角放的广一点,从前史或许世界的视点来调查每一个人,或许,大部分人的人生,的确仅仅一场梦算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