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于谦和岳飞一样被冤杀,看看于谦的罪名你就知道他冤在哪?

2021-01-01 20:52:41 作者: 都知道于谦和

后人常常把于谦和岳飞放在一同混为一谈,由于他们都是我国历史上最巨大的民族英雄,并且都被冤杀。岳飞被杀时,大将韩世忠心中不平,愤骂秦桧。秦桧说:“岳飞的儿子岳云给张宪写的反信虽没找到,但工作必定是有的。(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说:“莫须有何故服全国”。岳飞的罪名是谋逆,他儿子写了反信,尽管没有任何依据,但工作必定是有的,这便是捏造罪名了。后人就以“莫须有”3个字替代惹是生非,诬陷罪名。

夺门之变时,朱祁镇重登帝位。从个人情感上讲,朱祁镇对于谦必定不抱好感,但从国家大义上,于谦有功于大明,朱祁镇曾犹疑是不是要杀于谦。这时夺门功臣徐有侦说:“不杀死于谦的话,复辟之事就没有名分。”徐有侦的话点出于谦被杀的主要原因,即作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杀了他夺门之变才干合法合理。仅仅要杀于谦总得给于谦诬陷罪名吧?徐有贞指派言官以“迎立外藩”之罪弹劾于谦和王文两人。

《明史》: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坐牢。诬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又与宦官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谋迎立襄王子。

从这段记载能够看出于谦还有个难友是王文,于谦和王文的罪名有2个:

1.宣布不轨言辞,妄图更立东宫。朱祁钰曾于景泰三年废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此举于谦是持对立定见,仅仅朱祁钰固执要废立太子,又得到王文、陈循等大臣的支撑,于谦终究力不从心。景泰四年,朱见济夭亡,之后太子之位空悬。夺门之变前,于谦与朝中群臣参议,方案上奏明代宗朱祁钰,恳求从头立朱见深为太子。于谦原本就方案尽到臣子的责任,经过上奏折的方法,恳求立太子,这种做法合理合法。再者,朱见深是朱祁镇的长子,恳求立朱见深为太子也契合朱祁镇的利益。由此能够看出,于谦并没有所谓的“更立东宫”之罪,何况东宫之位空悬,哪来“更立”这种说法?

2.迎立藩王,即襄王子。夺门之变前,朝中的确有一些大臣在方案迎立襄王子,这些大臣以王文为首,于谦与此事毫无关系。王文心在打小算盘,当年他曾支撑废掉朱祁镇,又默许朱祁钰软禁朱祁镇、朱祁钰废立太子等工作,心中忧虑朱见深继位后算旧账,所以才期望迎立藩王。不过王文虽有方案,也仅仅想上奏给代宗朱祁钰,表达他的定见。王文并没有真的去迎立藩王。

由此能够看出,于谦和王文都是被委屈的。但徐有贞可不方案放过于谦和王文,而是紧捉住于谦和王文“迎立藩王”不放,妄图让于谦和王文坐死“迎立藩王”之罪。王文不服气,辩驳说:“召亲王入京,需要用金牌信符,能够派人去查询一下金牌信符。”成果查询之下,的确没有任何动用过牌、符的依据。

抓不住于谦和王文的凭据,徐有贞说:“你们虽没有这么做,但有这种主意。”言下之意是说,于谦、王文等人有这个主意,仅仅没有付诸行动,这也是大罪。其时的刑部主事萧维桢为了凑趣徐有贞,竟真的以“想这么做”为由,判处于谦、王文死罪。王文是想了,但没付诸行动。于谦对迎立藩王之事自始至终都没有参加,想都没有想过。

《明史纪事本末》:有贞曰:“虽无显迹,意有之。”法司萧维桢等阿亨辈,乃以“意欲”二字成狱。

由此能够看出,于谦的确是被冤杀,其罪名完全是惹是生非,是徐有贞为于谦诬陷的罪名,也不需要什么依据。同为民族英雄,岳飞和于谦,一个被“莫须有”的罪名杀死,另一个被“意欲”的罪名杀死,,真是千古奇冤!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