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六国拜相,死后为自己复仇,战国这一牛人是怎么做到的

2020-12-17 10:32:21 作者: 生前六国拜相

导语

咱们常说,相国位高权重,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个人终身中,能成为一个国家的相国,都是十分了不得的工作,而战国时期有一位牛人,竟身授六国相印,权倾全国,一时无两。而在他身后,居然还能用计谋为自己复仇。这个人是谁,他又是怎样做到的呢?一. 早年日子

苏秦

咱们上面提到的人,名字叫苏秦,战国时期人,史载出生地在今河南洛阳市邻近。在前史上以“纵横家”之称出名,《战国策》作者刘向评论道:“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可见位置之重要。

苏秦的身世,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家庭,用他自己后来的话说,大意为:假设最初在洛阳有二倾境地,怎样还能有争取到佩六国相印的动力?他年青的时分,师从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这儿做一点布景的介绍,什么是纵横之术呢?

鬼谷子

扯远一点,假设咱们看过《封神榜》,就知道武王伐纣成功之后,把有功的将士都封了神。《封神榜》当然是神话小说,不过武王的确把有功的将士都分封了土地和爵位,称为“诸侯”。这些诸侯国名义上都是要尊奉周皇帝的,可是时刻长了,周王室逐渐陵夷,对诸侯国就失去了实践控制力。这些诸侯国之间相互打来打去,占领城池,吞并土地,到战国时期,剩余首要七个诸侯国,齐楚燕赵韩魏秦,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之中,秦国经过委任人才,变法变革等方法,逐渐强壮起来,对其他六国就构成巨大要挟,所以一部分人就希望六国联合起来,对立强秦,称为“合纵”,而反向的,秦国希望六国不能联合,它便能够对其各个击破,终究到达统一全国的意图,称为“连横”,而“纵横之术”,便是指经过讲演、争辩等技巧,压服全国各君主进行合纵或许连横的技能。

苏秦学了这样的技能,出山之后,开端寻觅游说的方针,想要完成自己的才调志向,但却出师不利。所谓成功是有利地势有利地势人和,差一点都不可。

苏秦游说

他先是找到了东周的周显王来进行游说。但东周此刻气数将尽,苟延残喘。周王君臣明显也不是什么积极进步之人,加上“间隔发生美”,由于苏秦便是洛阳人,周王身边许多大臣听过苏秦的业绩,在周王那里给苏秦打了许多差评,导致周显王对苏秦没有什么爱好。这一站,苏秦能够说输在“有利地势”。

苏秦接下来去了秦国,秦国的君主尽管相对进步一些,但他此来机遇太差,秦惠文王刚诛杀商鞅,正在处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震动,并且由于商鞅之事,也让秦王对这种外来的说客抱有恶感、歹意的心思。所以苏秦在秦国也没有得到希望的待遇。这一站,苏秦输在“有利地势”。

当苏秦脱离秦国之后,又前往了赵国。此刻赵肃侯的弟弟奉阳君赵成正掌握朝政。他这个人从来憎恨巧言令色的说客辩士,所以连时机都没有给苏秦,直接下了逐客令。这一站,苏秦失于“人和”。

苏秦回家

就这样,苏秦游历数年,穷困潦倒。家里都是务农的老实人,看不惯他整日空口白牙,不事出产,到了他回到家中,爸爸妈妈都不理睬他,嫂子也不给他煮饭的境地。

苏秦所以深受影响,奋发苦读,与世隔绝,博学多才,特别研究《周书阴符》。据记载,为了防止疲倦耽误了读书,他甚至用锥子刺伤自己的大腿,用痛苦来坚持自己的清醒,这也是成语“凿壁偷光”的来历之一。

凿壁偷光二. 时运亨通

成功者比起失利者,往往便是多尝试了一次。

在多个强壮的国家受阻后,苏秦反思调整,前往了燕国。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是比较微小的,边境战役中常常失利,因而国君忧患意识很强。公然,这次苏秦一番剖析,当即击中了燕文侯的痛点,苏秦说:燕赵地理位置相依,而赵国强壮,假设能建立一起方针,合纵抗秦,构成联盟,赵国就不会再进犯燕国,然后给燕国带来安靖。燕文侯当即表明十分支撑,赞助苏秦金帛车马,让其出使赵国,寻求联盟。用现代的话说,这可谓是苏秦的“第一桶金”。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