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御赐黄马褂有何特权 朝廷官员见了真的要害怕吗?

2020-12-16 01:37:31 作者: 清朝御赐黄马

清朝黄马褂有何特权 朝廷高官见了真的也要惧怕吗?

清代的一种官服。凡领侍卫内大臣,护军统领等,皆服黄马褂。后也赐与有军功的臣下。亦作“黄马袿”。清代的巡行扈从大臣,如御前大臣、内大臣、内廷王大臣、侍卫什长等,皆例准穿黄马褂。有功大臣也特赐穿戴。

在清代,皇帝出门有许多“内大臣”和“御前侍卫”侍从,这些人全要穿“行褂”,帽后戴孔雀翎,还要佩刀(最靠近皇帝的严令不许佩刀)。依据史料记载,这些内大臣和御前侍卫所穿的行褂悉数用明黄色的绸缎或纱(一般冬季穿绸缎,夏天穿纱)制成,没有斑纹和彩袖。他们所穿的这种“行褂”就被称作“黄马褂”,清代典制里有时也称“黄褶”。例如《清会典》、蒋良骐的《东华录》和高士奇的《扈从东巡日录》里就都曾记做“黄褶”。

“明黄”便是“淡黄”,是其时帝王专用的色彩,一般贵族或宫妃只能用“金黄色”(即“深黄色”),布衣最多只能用“杏黄色”(也即“红黄色”)。“明黄”在这里是最贵重的,除皇帝外,只有为皇帝服务的人才特许服饰明黄色。因而一般说来,这种马褂是皇帝近侍的服装。

“赏穿黄马褂”与前面所讲的内大臣和御前侍卫所穿的黄马褂不同,前者是由于职务联系而穿的,假如职任免除,不做御前侍卫或内大臣,黄马褂就不能再穿。所以这种黄马褂也叫做“职任马褂”,满洲话为“秃山褂子”。而“赏穿黄马褂”则没有这方面的约束,它能够在全部严肃或典重的场合穿著;必要时,乃至能够见官大三级,便利行事。

打猎校射所奖得的黄马褂均归于行围褂子,它们和交锋时所得的黄马褂相同,一般只允许内行围或交锋时穿,平常不能穿,违者一概以觊觎皇权罪论处。

还有一种才是真实的“赏穿黄马褂”。这种御赐黄马褂首要用以奖励有功的高档武将,有时也赐给统兵的文官。但凡得到的,任何认为严肃的时间都能够穿。但一般说来,这种武功褂子在道光曾经较少看到,慈禧掌握政权后则为数甚夥。依蒋良骐《东华录》里记载,嘉庆十年二月丙辰,引乾隆四十一年四月谕时,所列赏功的方法还没有说到黄马褂。因而,这种黄马褂应该是咸丰今后才开端盛行的。

很多人认为看到穿黄马褂的人有必要下跪磕头,其实底子不是这样。穿黄马褂仅仅是一种荣誉的标志,没有太大的特权。咱们做一个比如,一个四品京官穿戴黄马褂,遇到了军机大臣,谁给谁行礼呢?在清朝的官场上,全部恩赐都是虚的。由于一旦皇帝争吵,一切的恩赐都会被收回去。并且假如发现恩赐之物呈现了损坏,那就更是罪上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