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何后世诗人都歌颂李广而不是卫霍?

2020-12-14 21:42:55 作者: 李广战绩不如

王维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直言道,你卫青能打胜仗一是靠了皇帝,二是靠了命运。李广比你强得多,没有立下勋绩仅仅时运不济算了!王大诗人这么说当然有失偏颇的,可是从中能够看出他对李广的推重。

王勃也从前慨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王昌龄的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更是将李广推上了神坛,今后但凡国家战事晦气,文人墨客们就会想起李广。

为什么李广会这么遭到文人墨客的推重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三个广为流传的经典故事刻画了李广剽悍勇武的形象:1、百骑退千敌:

汉景帝的时分,匈奴人大举侵略,李广率一百名马队击杀对方探马后遭受了一千多个匈奴马队。李广喝止了想要逃跑的部下,反而让晓畅把马鞍卸下来,匈奴人惊疑不定。

这时,一个白马将军带着十几个马队上前来调查,成果李广冲上去一箭射杀了白马将军。随后仍旧回到自己阵地上,让晓畅解下马鞍。匈奴人置疑有伏兵,到了晚上自动撤退了。

2、被俘虏后孤军独战杀了出来

元光六年,骁骑将军李广率军1万从雁门出动戎行征伐匈奴,成果遭受匈奴主力,兵败被俘。之后他抢了一个匈奴马队的战马和弓箭,在数百匈奴精骑的追击下回身射杀了许多匈奴兵,最终成功逃脱。李广骑射技能之精深,从这儿就能看出。

3、草丛射石虎

卢纶的这首诗篇说的便是李广晚上射虎,白日发现羽箭深深地没入顽石之中的故事。凸显了飞将军李广的射术高明,铁血将军的形象绘声绘色。

能够说李广的形象十分契合传统文人眼中武将的形象。他百骑退千敌、孤军独战杀出重围和草丛射石虎的故事广为流传,使得其剽悍勇武,精于骑射的形象家喻户晓。得到了文人们的喜爱。

第一个大举为李广鸣不平的文人便是太史公司马迁,司马迁为李陵辩解受了宫刑,后来才写的史记,而李陵便是李广的孙子。所以司马迁在刻画李广的形象的时分用富丽流通的文笔将英豪将军的形象刻画得绘声绘色,而关于卫青、霍去病这些外戚就多有不屑之语。

这也为后世的文人奠定了爱情基调,但凡赞许李广的时分就要把卫青霍去病拉出来踩一踩。说卫青霍去病是装备精良的正规军,李广率的不过是杂牌军,好的资源和时机都给了卫霍,李广只精干干苦力,打打策应。宋朝亡国后隐居的名士黄震就曾说:“凡看卫霍传,须合李广看。”他觉得假如不是李广在后面卖苦力,卫青、霍去病凭什么痛击匈奴,仅仅仰仗了皇家的资源算了!

李广子孙的遭受也博得了文人们的怜惜,他一家三代都为汉朝戍守边关。李广自己自尽了,他的儿子李敢在甘泉宫被霍去病射杀。他的孙子李陵率兵五千被匈奴八万围困,激战八天,斩杀匈奴万余骑,缺医少药后无法指令屈服,汉武帝将其全家灭族。司马迁便是在这个时分为其辩解,被处以宫刑的。

其实李广是个特性十分显着的人,长处和缺陷相同的显着。长处毋庸置疑,骑射高明,带兵经验丰富,对士卒很好。可是其人的缺陷也是比较丧命的:第一个便是十分激动,比如在“百骑退千敌”的故事中,他为了追杀三个射雕者,率100起兵孤军深入,身为主帅,置三军安危而不管,有点个人英豪主义的意思。尽管最终解下马鞍,用疑兵之计吓退了匈奴人,可是也有几分幸运。第二个便是治军比较松懈,李广对战士的军纪要求很低,几乎是怎样舒畅怎样来,有几分江湖兄弟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战士们都喜爱跟着他,交兵也会拼命,可是戎行全体的战斗力却会遭到影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