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为什么说通晓儒释道他是“半人”?

2020-12-10 17:41:14 作者: 史上为什么说

儒雅正人风,安闲山水间;撰史承正统,学佛胸臆娴。襄阳习凿齿,踪迹似神仙。耆旧誌乡邦,《汉晋春秋》传。东晋擅风流,儒释道日隆;沧桑云起处,同心荐先贤。

习凿齿之“习半人”这个说法,还得从秦王苻坚说起。话说前秦年代,国王苻坚是位忠诚的释教徒,对南边释教高士非常爱慕,恨不得有时机向大师礼佛讨教。之后,苻坚攻取了襄阳,将名震襄阳的两个高人习凿齿和道安法师用马车接到长安。两人一到国都,苻坚就对国人说∶“朕以十万大军取襄阳,所得仅有人半,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苻坚为什么说习凿齿是“半人”呢?由于其时习凿齿患有足疾,不良于行,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这是苻坚心目中“半人”的意思。还有一层意义是,习凿齿用现在的话说其时还仅仅一位居士,他从道安法师学佛,并非完全是释教徒,他的学识还兼济儒学、史学、文学。这应该是苻坚“半人”的话中之意。

晋朝史学家习凿齿

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史书上记载说,习氏宗族“宗族富盛,世为乡豪。”所谓“宗族富盛”,便是说习家在当地很殷实,宗族家门姓氏很昌盛,枝叶茂盛;所谓“世为乡豪”,便是说习氏宗族在襄阳寓居好久,家势巨大,错综复杂。魏晋年代,襄阳确实是荆楚的重要门户,诞生过很多的豪门大族。襄阳更是一块风水宝地,由于山势高耸,接近汉水,局势险峻,成为军事重镇。高人山人联翩出没,文人墨客流连光景,地主豪族以襄阳为开化地而筑庄园、圈荒地、建坞堡者举目皆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发迹,三国年代诸葛亮躬耕隆中。英气焕发的襄阳福地,对具有无限优越感的习凿齿来说,具有潜滋暗长的鼓励与影响。通晓文墨、拿手辞藻、才高八斗的习凿齿,对当世功名了不屑意,但在学识与见地上走了广博沉潜之路。

习凿齿在刻苦读经文

机警睿智,学识广博;崇儒礼佛,通经熟史,是习凿齿给后世人的深刻印象。晋朝闻名儒士孙兴公学识深通,不把人放在眼里,常常喜爱讥讽人。一次,孙兴公访问荆州刺史桓温,其时习凿齿在桓温手下做别驾,总理些日常业务,与孙兴公素未谋面。孙兴公一见习凿齿,开口便说:“ 蠢尔蛮荆,大邦为雠。”习凿齿为襄阳人,属蛮荆之地,孙兴公引证《诗经》这两句诗,是对初次碰头的习凿齿的讥讽与嘲讽。习凿齿并非等闲之辈,随机应声答道:“薄伐严狁,至于大原。”这是《诗经·小雅》的诗句。孙兴公客籍山西太原。饱学之士的习凿齿引证这一诗句,回敬孙兴公,让孙兴公只要暗暗敬服的份,再也不敢在习凿齿面前斗胆猖狂了。还有一次,孙兴公与习凿齿一同同行,孙走在习凿齿的前面,他回头对习说,“沙子要筛选了,砖瓦土石落在后面。”这分明在暗讽习凿齿是瓦石。习凿齿灵敏地答复到:“簸箕簸米,糠秕飞扬在前头。”这一应对,让孙兴公哭笑不得。习凿齿通晓佛理,以儒家身份而研习释家作品,深得梵学三味。道安法师是东晋闻名高僧,佛法精深,信徒广众,习凿齿对他歆慕已久,但习凿齿与道安两人未碰头。习约请道安到襄阳弘法传佛,道安来了,习凿齿一落座便毛遂自荐说:“四海习凿齿。”道安也是机警之人,随声答道:“弥天释道安。”习凿齿说自己是名震四海的闻人,道安说自己是全国皆知的高僧。这一口斗机锋的灵敏与睿智,标明东晋风流是让后人仰慕与崇仰的。

晋朝宏敞庄严的古刹

习凿齿是晋朝闻名的史学家,但他并不是以朝廷官员的身份修撰前史,而是以私家撰著史书的方法留存一代之史。私家撰史从司马姑息开端了,持续史迁秉笔写史的有班固、班彪、范晔、陈寿诸人。习凿齿闻名的前史作品便是《汉晋春秋》。这一名著的中心前史观念便是蜀汉为正统,这与陈寿《三国志》尊曹魏为正统是相违背的。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各自为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之子曹丕树立魏国,孙权以东吴地盘树立吴国,刘备以四川天府之地树立蜀汉。习凿齿以为曹氏父子篡汉,为犯上作乱;孙氏吴国偏安江东,为当地割据,只要刘备的蜀汉政权是承继的东汉刘家王朝正统。由于刘备是汉朝皇族宗室,血胤地点,天然是正统地点。司马昭之晋朝并非承继的曹氏父子的王统,而是承继的蜀汉的皇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