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都是北方政权打败南方,除朱元璋外,还有这些人表示不服

2020-12-07 22:30:36 作者: 谁说都是北方

自秦朝以来,并不总是北方政权攻灭南边政权,也有不少南边政权攻灭北方政权的战役,只不过大部分所谓前史爱好者剖析问题很少细看前史原典,喜爱读一些快餐读物,随声附和才有此说法。我国前史上,不算闻名的朱元璋北伐和国民政府北伐,总共有七次北伐成功的先例。

第一是秦末农人起义中,项楚政权北伐。以项羽为首的反秦联军在东南站稳脚跟后,于公元前207年,楚军北上与秦军40万决战于巨鹿,终究项羽背水一战,以少胜多,全歼秦军王离部,逼降章邯部,经此一战,秦军生力军团尽丧,秦朝名存实亡,无力敷衍南边的反秦联军,随后刘邦乘虚攻入咸阳,无可依托的秦朝末代君主子婴率文武大臣开城屈服,秦亡,北伐成功。

第2次是更始政权北伐,公元17年,王凤、王匡率绿林军起兵于荆湖,抵挡王莽控制,不久打出了“兴复汉室”的旗帜,与刘玄等汉宗室合流,在绿林军支持下,刘玄称帝,年号更始。更始军东进华夏攻城略地,引起了王莽的不安,从北方调来了围歼赤眉的主力大军,妄图在昆阳全歼更始军,所以两边爆发了闻名的昆阳之战,终究王莽主力四十三万人被绿林军击退,随后更始军攻破洛阳,进占华夏,公元23年,更始军北伐攻破长安,王莽被杀,新朝消亡,北伐成功。

第三是东晋权臣刘裕第一次北伐攻灭南燕,义熙五年(409年),南燕主慕容超袭位,纵兵暴虐淮北,此刻刘裕已把握东晋军政大权,为了添加政治本钱,抉择北伐南燕,义熙六年(410年),晋军北上齐鲁大地,燕军节节败退,晋军攻破南燕国都广固,刘裕杀南燕鲜卑王族三千人,南燕皇帝慕容超被擒,押解建康斩首,南燕亡,北伐成功。

第四次是刘裕第2次北伐攻灭后秦。义熙十二年(416年),后秦皇帝姚兴死,姚泓继位,刘裕此刻权柄日隆,在朝中如日中天,大有替代晋室之势,为了篡晋堆集威望,抉择北伐后秦。公元417年正月,刘裕留其子刘义隆守彭城,自率十万大军北上。七月,与北魏军大战于河南,克复河南全境,随即由黄河入渭水,兵逼长安,在长安郊外屡次打败后秦军,年末王镇恶攻破潼关,随即晋军主力攻破长安,大势已去的姚泓率群臣屈服,后秦消亡,北伐成功。

第五次是梁朝陈庆之北伐,虽然陈庆之北伐作用争辩纷歧,但从北伐意图上看,应该是成功的。公元528年,北魏尔朱荣制作河阴之变,魏北海王元灏降梁,请梁朝出动军队协助他称帝。梁武帝萧衍命陈庆之带兵7000北伐,护卫元灏回魏,陈庆之的北伐军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屡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荣阳之战陈庆之以7000人打败魏军30万,打败元天穆,虎牢之战吓退尔朱世隆,迫使魏帝元子攸抛弃洛阳,随后元灏进入洛阳,改元称帝,随后尔朱荣反扑洛阳,元灏兵败存亡,陈庆之却安定回到梁朝,从意图上来说,本次北伐也算成功,虽然元灏称帝时刻极端时间短,但却成功扩展了北魏的乱局,加重了元子攸与尔朱荣的对立,特别是荣阳之战,消除的根本都是元子攸的嫡派戎马,为北魏后来割裂打下了一个伏笔。

第六次是吴明彻的太建北伐,但此次北伐稍纵即逝。公元573年,陈宣帝陈顼即位后,以为北齐占有江淮,兵峰直接要挟首都建康,所以命吴明彻率兵10万北伐北齐,先后在寿春、徐州等地打败齐军,克复淮河两岸之地,使南北朝的分界线从长江流域北上至淮河流域,扩展了建康的防护纵深(但北齐消亡后,淮河等地又得而复失落入北周之手)。

第七次是黄巢从岭南北伐唐朝两京之战,公元879年十二月,黄巢从广州动身,次年十一月霸占洛阳,十二月霸占长安,迫使唐僖宗流亡成都,虽然起义失利,但经此一战,唐朝也名存实亡,堕入军阀割据的乱局。

以上七次北伐加上明朝北伐和国民政府北伐,总共有九次比较成功的北伐,其间,秦消亡(项楚政权)、新莽消亡(更始政权)、南燕消亡(东晋)、后秦消亡(东晋)、元完毕我国控制(明朝)、国民政府完毕北洋军阀控制(国民党),都是南边政权的成功,总共6次,如果把攻灭长江上游的四川割据政权算上,还有恒温攻灭成汉政权,应该是7次。之所以会有人觉得前史上北方总是能一致南边,是因为只重视大一统王朝的树立,而大一统王朝树立大都是从北而南,所以留下了南北坚持中总是北方制胜的形象。事实上在大一统王朝中,真实由北而南的一致战役里,只要晋灭吴、隋灭陈、唐灭萧梁、宋一致南边、元灭宋、清灭明是北方政权真实灭掉南边政权,相同也是6次,所以南北方坚持并不存在北方政权总是强于南边政权的现象。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