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佛王维:从长安到洛阳,始终不变的情怀!

2020-12-04 22:33:16 作者: 诗佛王维:从

王维没有李白的狂放,所以当李白吟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辞别唐玄宗时,他默默地接受了张九龄递过来的橄榄枝。

王维也不像杜甫,虽然自己穷困潦倒,却仍然坚持以天下为己任,携妻带子住在透风漏雨的茅草屋里,仍然狂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庇得天下寒士俱欢颜!”

王维和他们比起来,更显得能够融入时世,他以很平和的态度去接近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就无比包容地接受了他。

他顺应着潮流,也做着自己。

谁能说这其中就没有佛理的影响呢?

王维的诗作对后世产生影响的多是山水田园诗,这些诗大多写于他的中晚年时期。此时他在为官之余,在长安东南的终南山上营造了辋川别墅,闲暇之时大多在此居住,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时间长达30多年。

王维的山水诗歌写意传神,形神兼备,诗风清新淡远,意境空灵。苏轼曾经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安史之乱

盛唐之时很多人的命运都因为安史之乱发生了改变,王维同样如此。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带领着大小官员和众多妃嫔逃出长安,一路赶往四川。

王维没来得及逃出长安,在长安被攻陷时不幸落入叛军之手。

安禄山久闻王维的大名,想让他为自己所用。

王维虽然为人柔和,可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坚决。他不愿意为伪朝廷服务,不过作为一位信奉佛教的文人,他的抵抗对策不是很激烈,他没有和敌人做殊死搏斗,也没有采取自绝的惨烈行为。

和那些方式相比,他的方式更近乎自虐:偷偷吃药把自己吃病,然后以这个为借口逃避任命。

没想到安禄山不仅没有见怪,反倒让人把他从长安接到洛阳,软禁在普施寺中,强迫他接受伪职。

和王维一起被押送到洛阳的还有许多大唐官员以及皇宫的梨园乐工。

安禄山乍一称帝,生活极其骄奢淫逸,每次宴饮都会请大唐乐工前来奏乐助兴。

唐朝宫廷中有一位著名乐师,名叫雷海青,此时他也被拘禁在洛阳城中。他一向很有才名,非常擅长弹琵琶,安禄山在宴饮时就让他弹琵琶以助兴。

酒席宴前,雷海青看到过去的梨园好友,此时一个个被俘受辱,已不复往日神采;再看安禄山那副得意洋洋的样子,他不由怒发冲冠,迟迟没有开始演奏。

安禄山派人来一催再催,雷海青怒不可遏,开始一件件历数安禄山的罪名,而后破口大骂!

安禄山称帝以来,哪受过这种待遇?他大为恼怒,一声令下,命令手下把雷海青肢解处死。

王维之前曾经担任太乐丞,管的就是梨园乐工这些人,和雷海青颇为熟识。

当被幽禁在寺庙中的王维听好友裴迪说起这件事时,悲痛之情难以自抑,提笔写下了充满悲悼和感慨的《凝碧池》:

万户伤心生野烟,

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

凝碧池头奏管弦。

这当然不是王维最好的诗,但是这首诗却救了他的命。

临难好弟兄

安史之乱历时8年,最终还是被平定了。

平定了叛乱之后,做过伪官的人自然要受到惩处:“以六等定罪,重者刑之于市,次赐自尽,次重杖一百,次三等流贬。”最重的是杀头,最次的也是流贬。

唐肃宗给了王维一个什么惩罚呢?他赦免了他,只是把官职由原来的给事中降为太子中允,还是在京城供职,留在太子身边;只是级别稍微降了一星半点,由正五品降为正五品下。

这自然得益于唐肃宗看到了王维写的那首《凝碧池》,知道他当时虽然无奈身在叛军,可是仍然心向朝廷。

另外王维的弟弟王缙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王缙参与平定叛乱有功,此时官任刑部侍郎,他为哥哥求情,情愿免除自己的官职为哥哥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