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宦官太嚣张,皇帝无法忍受,遂派刺客将其暗杀,割下脑袋扔厕所

2020-12-02 15:17:04 作者: 此宦官太嚣张

古代历史上,不管是强汉盛唐,还是富宋大明,都出现过宦官专权的现象,尤其是东汉和唐朝,可以说这两朝的衰败以至于灭亡,都跟宦官的把控朝政有直接关系。今天小编给大家讲一个宦官专权的故事,此人从小进宫当宦官,开始只是在马厩里干扫马粪的脏活,最后一路飙升,进朝廷,赶走丞相,然后开始权臣之路后,又杀皇子,囚禁皇后,先后立了两个皇帝,就这样他从一个扫马粪的做到了丞相,权倾朝野,可谓嚣张。以致于此宦官太过嚣张,皇帝无法忍受一怒之下想杀他,但不敢明着来,遂派刺客将其暗杀,杀掉后割下脑袋扔到厕所。那么这个嚣张却不得善终的宦官是谁?他又有什么能耐操纵朝廷?欲知详情,本回分解。

这个嚣张的宦官就是唐朝赫赫有名的李辅国。李辅国(704年―762年),本名静忠,史载其人相貌奇丑无比,自小家贫,进宫中做了一名低贱的宦官,就是干最脏最累的活。后因脑子管用,能说会道,被推荐做了唐玄宗的太子李亨的小马官,就是马匹饲养员,经常给太子喂喂马,到马厩里打扫打扫马粪之类的。大概因他长期跟马匹接触的缘故吧,学会了拍马屁之类的技术,故也颇得太子李亨的喜欢和赏识。不过在李辅国50岁之前,也没有什么太大发迹的机会,但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乱世出英雄,他便一路飙升,数年工夫,就进朝廷,当了唐朝第一位宦官出身的丞相,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宦官之一。

李辅国成名第一招,天下大乱时果断拥立李亨为帝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携杨贵妃仓皇出逃长安。但他逃走时却命太子李亨在后安抚百姓,以打算叛乱结束后继续回来当天子。李亨临危受命,在大唐子民、老百姓的期待下,决定留下抗击叛军,重整大唐河山。此时聪明的李辅国也以国家大义为名,鼓动李亨扛下唐玄宗抛下的大唐的大旗,劝说李亨与玄宗兵分两路,唐玄宗向南逃,太子则北上抗敌。当李亨到达宁夏灵武时,李辅国抓住时机,又极力鼓动李亨称帝,以便更好率领唐军平定叛乱,于是在李辅国的拥立下,李亨称帝,即唐肃宗。

此事因为仓促,大概并未得到他父亲唐玄宗的同意,不过玄宗逃命要紧,知道了也没用,这个太上皇不当也得当。唐肃宗李亨性格比较懦弱,见李辅国对自己忠心拥戴,便视其为左膀右臂,赐其名“护国”,后又改名李辅国,把军政大事都委托于他。此后,李辅国开始了他煊赫的政治生涯。

李辅国以拥护唐肃宗为名,极力“迫害”太上皇李隆基

公元757年十二月,安史之乱得到初步控制,朝廷开始恢复办公,李辅国便随唐肃宗回到长安。因李辅国拥戴李亨继位有功,便被封郕国公,李辅国开始公开成为朝中重臣。

同年,唐玄宗一行也回到了长安,李隆基虽然失去了杨贵妃,失去了皇位,但老来无争,起初也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太上皇的生活。不过有老皇帝活着,新皇帝终究心里不太爽,所以李亨心里还是担心李隆基会不会复位,因为毕竟唐明皇这名号太大,万一他在某些人煽动下重新出山,叫他李亨往哪搁?李辅国也知道皇帝的心思,再说,他李辅国的权势还得凭借新皇帝呢,于是他就想方设法打击排挤或者“迫害”太上皇李隆基。

于是在唐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开始对唐玄宗下手。先把唐玄宗喜欢的三百匹马收回大半,仅留下十匹;后又假传圣旨把李隆基迁到皇宫内宫,即比较偏僻的太极宫,把老头的众多随从都赶走,只留下几个老弱病残的人伺候他。对李隆基一直忠心耿耿不离不弃的老宦官高力士表示不服,于是李辅国又干脆把高力士也给流放了,又把李隆基的亲信官员陈玄礼等赶走。做为儿子,唐肃宗李亨觉得李辅国做的有些过分了,他曾数次想看望重病中的老爸,但也因李辅国的阻挠而未能成行,面对嚣张跋扈的老李,性格懦弱的李亨也只有咽口吐沫,忍气吞声。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