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鲁迅:以“猫头鹰”自喻,一位无声中国的孤独“呐喊者”

2020-12-01 21:41:36 作者: 读懂鲁迅:以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春秋乱世,秦始皇一统七国、安定天下;宋金两朝对峙,岳飞一生与金抗战等等。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有太多太多的英雄豪杰生于乱世却誉满天下、流芳百世。民国时期是近代中国史上最不幸的风雨飘摇之际,同样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才华洋溢的人,其中鲁迅先生可谓是其中之最。

伟人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同时鲁迅也被喻为“中国人的脊梁”,作为那个时代的先行者、时代的清醒之人,鲁迅曾说:“我姑且举起灰黑的手装作喝干一杯酒,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而鲁迅不仅在笔下道出自己的内心,他也用笔直指人心。鲁迅在笔下的一切既是他自己,也是他自己想说的,正如他爱提的“猫头鹰”。

一、“猫头鹰”即是“战士”

1、猫头鹰与鲁迅之缘

鲁迅先生的同门钱玄同曾给他起了个绰号—“猫头鹰”,据书法家沈尹默言,称鲁迅为“猫头鹰”大体是因其不修边幅的外貌。鲁迅本人其实也是十分喜爱猫头鹰这种动物,还以其自喻。在鲁迅从日本留学回来去杭州师范学校教书的时期,他便曾在自己本子的封面绘制了一副猫头鹰的图案。

此外鲁迅也在后续发表的文章中多次描写过猫头鹰,甚至在他出版的第一本杂文集中亲自设计的封面,上面的装饰图案便是猫头鹰的形象。鲁迅还写过一首打油诗,言:“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此非戏谑,而是真言。

无论是其笔下亦或日常,都可见鲁迅对于猫头鹰的青睐。而这青睐不仅是猫头鹰的外在形象,更多的是鲁迅在精神上对猫头鹰内在的认知。正如他自己所表现的那样,他的外表就如同猫头鹰般不甚明亮,内心如猫头鹰般“桀骜不驯”,甚至是日常生活也如猫头鹰般昼伏夜出。

在其妻许广平先生在其回忆录中有提,鲁迅的生活习惯一般是在夜里写作,而白天上午才用来睡觉,直到先生去世都未曾改变。也并非是鲁迅像猫头鹰,而是猫头鹰像他,才令鲁迅对猫头鹰偏爱有加。

2、“真正的恶声”

何为“猫头鹰”?有很多人不喜欢猫头鹰,称其为“报丧鸟”,不仅是其不雅的外貌,还有其凄厉难听的叫声令人惊惧、不寒而栗。这两点让世人对于猫头鹰充满偏见,认为猫头鹰是不详之物,《诗经》中就谴责猫头鹰的凶恶:“鸱鸮鸱鸮 ,既取我子 ,无毁我室。”在《太平御览》里也将猫头鹰列为“恶鸟”。甚至在西方文化中,猫头鹰也往往是预示死亡、象征不详,这是大多数人眼中的猫头鹰。

而以“猫头鹰”自喻的鲁迅,在他的眼里,猫头鹰的叫声是“真正的恶声”,正如他自己的言论,也是“枭鸣”,“报告着不大吉利的事”。这是一个自我讽刺,作为那个时代的清醒之人,在一众愚昧无知的民众,是那么的不显眼而孤单。“哀其之不幸,怒其之不争”的鲁迅,不用华丽堆砌的辞藻,而是用着如“只要一叫而人们大抵震悚的怪鸱的真正的恶声”般一针见血的文字直击人心,深深将其刻在读者的心中。

在《呐喊》中,鲁迅隐喻的“铁屋子中的呐喊”,不正如那在黑夜里怪叫的猫头鹰般,鲁迅正是用文字在当时那个黑暗的时代对着一片黑暗“呐喊”。他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鲁迅相信有未来,但是他更执着于现在。因而在黑暗中的他不会庸庸碌碌,而是砥砺前行,肩负黑暗却依旧无畏。

鲁迅在给妻子的信中描写他的“呐喊”不是如别人那般为了希望与光明的反抗,而只是“与黑暗的捣乱”。这是他对猫头鹰和自己的认知,猫头鹰不会在黑夜意外鸣叫,而如猫头鹰的鲁迅,不会在黑暗外呐喊。

二、荆棘之路独自前行

1、“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猫头鹰在黑夜中穿梭、猎食,勇敢如它,在黑夜中也不惧前行。在鲁迅的《夜颂》中,鲁迅称赞了“爱夜的人”,同时他也表示“我爱夜”,自喻是一个“爱夜的人”。如猫头鹰昼伏夜出的鲁迅,在黑暗的时代、黑暗的时间独自一个写作,像极了黑夜里独自捕食的猫头鹰。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